专栏名称: 叨叨魅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叨叨魅

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学习《“六招”教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感悟(四)

叨叨魅  · 简书  ·  · 2019-05-16 21:15

正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很好地提醒语文老师要用教材,但不唯教材。要发挥好语文教材在引领学生读书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教材的使用,真正落实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肖培东老师也说:“我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思维,把一课的教学内容一一罗列在纸上,以最需要的原则进行取舍,有选择地将要点明晰,将线条简洁组合,寻找最好的教学点,以点带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引导学生走进隐秘的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社会。”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算是用对了、用好了教材呢?崔允漷教授在《“六招”教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一文中告诉我们,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即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

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要求学生阅读这些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具体落实到《<诗经>二首》这一课,我们在备课时就要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本课预习中有两点要求: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这样一来,对于《诗经》的基本情况、内容和形式的介绍就完全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可以将这两首诗和后面“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式微》《子衿》放在一起,做一次群文学习,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比较阅读中去发现、总结这些诗在韵律、格式方面的规律,甚至有些学生还能意外地发现标题的规律。是不是《诗经》中所有的诗篇都具有这些特点和规律呢?自然,课后去翻一翻、读一读《诗经》,答案就会自己找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