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负债成本是债市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结合上市银行16年报与17年一季报针对银行负债成本进行了细致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2014年起银行负债结构中同业负债占比明显增加,成为边际成本的最主要影响因素2、综合负债成本整体仍是存款基准利率的滞后反应,2014年开始与市场利率相关性增强,滞后周期在半年附近3、银行负债成本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主要来自主动同业负债,截至目前同业存单为代表的同业负债成本高企尚未对存款成本产生明显影响4、考虑到目前同业存单尽管价格上行但规模开始收缩(负债中占比下滑),央行资金利率有所抬升,加之存款成本相对稳定,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表内负债成本的拐点或将临近,但表外负债成本的抬升较明显
银行负债成本是债市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结合上市银行16年报与17年一季报针对银行负债成本进行了细致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2014年起银行负债结构中同业负债占比明显增加,成为边际成本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2、综合负债成本整体仍是存款基准利率的滞后反应,2014年开始与市场利率相关性增强,滞后周期在半年附近
3、银行负债成本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主要来自主动同业负债,截至目前同业存单为代表的同业负债成本高企尚未对存款成本产生明显影响
4、考虑到目前同业存单尽管价格上行但规模开始收缩(负债中占比下滑),央行资金利率有所抬升,加之存款成本相对稳定,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表内负债成本的拐点或将临近,但表外负债成本的抬升较明显
商业银行作为债市最主要的投资者,其负债成本无疑是债市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直观上看,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相应的配债成本也会降低,有利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
但细究起来仍存在几个问题:
1、商业银行的负债有相当一部分与债券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息息相关,若以这部分的变动来推测债市收益率的可能变化存在较明显的互为因果问题;
2、理论上当货币市场、同业资金利率高企时,银行会加大存款争夺力度,是否有可能由此传导至存款市场,抬高银行的整体成本呢?
3、对于边际成本与综合成本,到底哪些因素才能对债市产生前瞻的影响?
本文围绕这几个话题,结合上市银行16年报、17年一季报数据,进行展开分析。
同业负债占比增加,增强综合成本与市场利率相关性
银行的负债端可以分为付息负债与非付息负债,我们主要关注银行的付息负债结构。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存款、同业负债、央行借款、应付债券。
其中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同业负债构成相对复杂,既包括同业结算等业务带来的负债,也包含主动吸收的同业存款(按性质划分同业存单也属于主动同业负债,但在大部分银行的财报中计入应付债券)。
目前银行负债结构中仍明显呈现出存款为主的特征,但不同类型银行分化差异极大,整体来看,同业类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增加,成为负债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中小型银行上,这一点尤为明显。
观察银行负债结构中应付债券科目的占比,可以很明显发现自2014年开始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应付债券占比有较明显地提升,这其中主要是由于同业分单的贡献,在剔除了同业存单的影响后,三类银行的应付债券科目占比维持在相对平稳状态(事实上其他付息同业负债比例同样有所提升)。
下文我们会重点分析到,由于同业存单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短期限债券利率高度相关,主动同业负债占比的提升会明显增强银行负债成本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
综合负债成本:定存基准利率仍是决定指标
我们接下来探讨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到底与何相关。
观察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由于样本口径高度不稳定,不适合观察长时间序列)的负债成本率自2009年以来的走势,可以比较明显地发现实际上银行负债成本整体上与定存基准利率更为接近,在2014年开始与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Shibor)相关性略高。
这一结果可以从两方面解读:(1)存款仍然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存款基准利率毫无疑问对银行的负债成本有着最明显的影响;(2)13-15年我国完成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基准利率对存款成本率的影响可能有所下滑,同时同业类负债在银行负债结构中占比明显提升,这部分负债成本与市场利率挂钩,从而使得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与国债收益率相关性更高。
对于判断债券收益率而言,这一结果并不算理想:首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意味着我们似乎观察存款基准利率变动与国债收益率来判断银行负债成本更为靠谱;其次,如果银行负债成本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市场利率本身的影响,那这部分对我们判断市场利率走向而言只能成为观测指标。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分细项的负债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从16年上半年(右图)、下半年(左图)三类银行各自负债成本的变动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如下:
1、股份行的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波动大于五大行,表现为下行时成本下行更多(城商农商行由于样本变动问题数据并不稳健);
2、尽管15年10月以来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并未变动,但我们可以观察到五大行、股份行的存款成本在16年仍然出现了持续、较明显的下行;
3、可能是受到16年10月开始的同业存单利率明显上行的影响,股份行的应付债券成本在16年下半年的下行程度明显低于五大行,也低于存款成本的下行幅度。
其中第一点是相对易于理解的,五大行在存款方面的渠道优势、市场地位更强,对存款成本的影响力相对较强,而其他银行则相对弱势,从而表现为波动更大,在整体存款成本率下行时下行更多,但上行时也同样也会上行更多。
对于第二点,则推测来自三方面的因素:1、基准利率调准带来的滞后反应;2、存款利率结构(活期化)带来的影响;3、银行自发定价行为的调整。
存贷款基准利率在2015年下半年下调两次,累计下调50bp,根据我们此前的分析,一般滞后影响并不超过半年。如果将2016年下半年的存款成本下行仍解释为基准利率调整的滞后影响则很难具有说服力。
下面再看存款结构变化的影响,自2015年以来商业银行整体呈现出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从细节数据来看,活期化主要表现在股份行,而五大行的活期比例仍相对平稳。过去2年,股份行的活期存款比例差不多每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大行则提升不到半个百分点。
值得说明的是,活期存款比例的上升与地方债发行、房地产交易等多因素有关,并非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我们在此主要是通过活期占比的改善比例说明,活期化对全行存款综合负债成本的影响大约在2-3bp,只能解释部分存款成本的变动。
我们根据五大行中报、年报披露的个人、企业定期存款成本来看,即使单独考虑定期存款成本,在2016年全年也同样呈现出下行趋势,也印证了活期化并非解释存款成本下行的主要原因。
而根据披露季报数据的上市银行个人定期存款成本来看,一则与基准利率拐点的“时滞”在1-2季度;二则在2017年1季度定期存款成本仍然是有所下行的。说明截至目前为止,银行自发定价行为带来的存款成本上行仍是相对有限的。
换言之,尽管理论上,同业存单的上行可能引发银行加大对普通存款的争夺,进而抬高银行体系成本。但截至目前来看这一传导路径仍相对迟缓,并不通畅。说明普通存款的“争夺过程”并非完全以价格竞争的方式体现(当然可能部分体现在费用科目里)。在同业存单利率高企已近半年的情况下,应该来说可以认为并不用太过于担心同业利率像存款利率传导的过程。
此外银行的负债成本中还有一大类是央行借款,在此我们不重点讨论,主要基于两个因素:(1)央行借款占比整体而言还是相对较少;(2)央行行为的引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到同业负债成本上,央行借款成本与同业成本都会是央行态度的一个侧面反应。
未来成本如何变动?
如上文所述,尽管过去2年银行负债端中同业负债的增加使得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显著增强。当前同业存款利率的上行,非常明显地抬升了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从当期、边际的角度来看,同业负债成本的高企无疑对债市产生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同业负债利率高企并未能对存款成本产生明显传导,影响银行综合存款成本的首要因素仍然是基准利率。由于存款基准利率自15年10月来一直维持不变,这意味着从银行体系整体长期负债成本的角度考虑(从而同业负债理论上应该内部抵消),当前债市与16年的情况相比并未出现十分明显的恶化(当然央行投放的资金成本有20bp上行,但一则占比不高;二则绝对幅度相较于同业负债成本的上行仍较缓和)。
目前金融监管压力下,同业存单的规模开始出现回落,可预期的情况下未来占银行负债的比例也将有所下降。当前同业存单处于价升、量缩的状态,对银行表内综合负债成本可能仍然是正向的推动,但可预期的是表内成本拐点的逐步临近。但对表外而言,同业存单成本的上升也对理财收益率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从而也较大推动了银行表外配置成本,这也对不同品种产生了较明显的分化。
存款成本的相对稳定在当前情况下并不为市场所关注(边际负债成本并不由存款成本决定),但却可能回答如果金融监管导致的同存利率高企现象消失,债市的均衡位置可能在哪里。这也将成为未来监管因素减弱后对债市形成支撑的微观基础,尤其是表内资金具有定价权,或可能重新具有定价权的品种。
来源:固收彬法
作者:孙彬彬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债券之星》均在文章结尾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如有建议、投稿或商业合作,请加小编QQ:243806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