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降温+降雨!7日起,冷空气将影响海南→ ·  昨天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媒体该怎么保护全红婵?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09-18 19:35

正文

文|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全红婵戴劳力士网友质疑太奢侈”“全红婵给了奶奶一沓钱”“全红婵带满满几箱小乌龟回家”,中秋节前回乡探亲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一天也没从“热搜”上下来过。

01
自媒体大舞台

广东湛江迈合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最近成了热搜常客。 作为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家乡,这波流量来得盛大且足够夸张。


回乡几日,全红婵爷爷家门外围满了人。门外3米左右的地方,由管理人员设置了一排围栏,让来客站在围栏外。


持续全天的蹲守,在晚间也没有作罢。深夜时分,仍有许多人在围墙外驻足,有人打卡拍照,有人不间断直播,甚至网络上还有无人机视角拍摄的画面,可以清晰看到“全家院子”的全貌。“全红婵老家一日游”的线路,也已经成为了当地旅行社的常规操作,导游小旗每天都略显突兀的出现在这个小村庄,扰得同村邻居不胜其烦。



为维持秩序,当地派出大量工作人员在迈合村进行安全保障,村里有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工作人员在巡逻值守。


从蹲守到直播,从航拍到成为旅游景点,全红婵的“冠军待遇”纵观整个中国奥运军团,也算得上是 “顶流”


率真可爱的性格,毫不做作的言行举止,让全红婵的“自带梗”体质备受追捧。 但除了少数真正的“体育迷”,更多是手举放大镜来到小村庄的自媒体,追逐流量而来,打算把全红婵打造成全天候营业的吉祥物,反过来给自己“引流”。

02
保持距离也是支持

自媒体疯狂蹭热度、博流量,对全红婵全网围堵。而这些起初被当做体育新闻“衍生”消息的话题,对主流媒体而言引发了另一维度的讨论。


人民日报人民锐评在评论文章 《别再打扰全红婵了,岂能只图“流量”没了“边界”》 中提到:


希望这些人适可而止,不要再为流量围观炒作,给这位奥运冠军带来更多困扰。针对“无底线博流量”等乱象,主管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突破法律和法规的边界,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针对过激围观行为,当地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正常秩序。同时,网络平台针对这类行为,也应进一步拿出相应措施,让违规蹭流量的人得不偿失,让突破边界的行为受到应有处罚。


不打扰才是最好的尊重。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全红婵们”专心训练、安心休息、舒心生活,让掌声欢呼声更多在赛场上响起,让喜爱之情更多体现在对他们的真诚关心和默默支持上。


澎湃新闻在评论文章 《全红婵老家一日游?这样的打卡越界了》 中指出:


载誉归来的运动员,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和调理,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粉丝不应当被狂热所驱使,去打搅运动员的正常生活,旅行社更不应该利用全红婵去开发“一日游”之类的项目,借机牟利。


总之,粉丝们应当明白,热情需要克制,保持距离也是支持。如果是真粉丝,就不妨多听听运动员本人的声音,尊重她的意愿,还她以清静。在理性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才是对运动员,也是对中国体育最大的支持。

03
如何保护全红婵?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运动员的 “花边新闻” 固然比体育新闻更“博眼球”,但如果和自媒体陷入同样的流量旋涡,则有违新闻机构的报道原则,甚至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


倡导理性支持和尊重边界。 在舆论引导的层面,主流媒体有着更大的话语权,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评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强调公众人物的生活空间和个人隐私需要被尊重,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鼓励公众以理性方式进行支持,制作关于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纪录片或新闻产品,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正面的方向。


曝光违规并跟进处理结果。 将为了获取流量而过度曝光运动员生活的行为进行曝光,倡导公众关注和反思,同时关注相关部门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情况,及时通报,形成有效威慑,从而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


和机构平台保持信息沟通与共享。 主流媒体可以与当地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和更关注流量的线上平台合作,对超过合理范围的内容产品及时进行处理,将侵犯公众人物隐私的内容处理在传播早期。


规范自身报道。 在报道流量旋涡中的公众人物时,主流媒体要更加严格的把握报道尺度,获取新闻素材时,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和方式,不进行未经许可的采访和拍摄,对报道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法性。


流量面前,难得宁静。如何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校对|李立军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 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 ,去年开班13期, 合作单位包括 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 等, 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沉浸式 ”跟班学习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重在实践 不搞空谈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开拓视野 开放交流


走进互联网大厂,实地参观拓展视野,与行业大咖在交流互动中吸取经验、促进提升。

More



点击查看部分培训实录


>>保定新媒体研修班:

这个培训班,又开班了!

记者改行卖核桃、卖手串?


>>AIGC应用实操训练营:

没起标题,没起标题,没起标题


>>新媒体训练营(一期):

今天,他们来到新京报......


>>吉林省媒体培训班(二期):

吉林省16家媒体,来了


>>石家庄日报培训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