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殴打成年人视为侵犯,把殴打动物视为残暴,可为什么把殴打孩子称作教育?
——鹿妈
文 | 小新妈妈
来源 | 新妈妈图鉴(ID:newmomstyle)
伴随着责骂声的,还有女人扇打孩子的声音。
这是《育儿大作战》里一位妈妈教育女儿的日常。
4岁的小姑娘佑一是个童星,妈妈每次教她背台词,稍有不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骂。
面对育儿嘉宾的质疑,佑一妈妈解释:
是为了孩子好,怕她被社会落下。
是啊,有的家长总觉得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被父母打骂过的孩子,内心会经历一场跌宕起伏且无法治愈的伤。
打骂会影响孩子智商
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默里施特劳斯,做了一项跟踪调查,对美国806名2-4岁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
发现未遭遇过体罚的儿童平均智商要比经常挨打的儿童高5分。
他说:
“那些时常在暴力下长大的孩子会出现反抗或逃跑的反应机制,而这些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打得越多,孩子心智发展越慢,哪怕是打得很少也有影响。
”
如果这个数据不震撼,那么我们来看一组直观的图。
上图显示的是两个3岁孩子的大脑。
可以清晰地看到,左边大脑要比右边的大得多,黑暗的区域也更少。
神经学家表示,右边的孩子大脑容量缺少的部分,很可能导致他缺少一些能力,比如没有那么聪明,不够同理心,在事业、精神健康方面也容易出问题。
这两张图片的背后,是两个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
左边图片孩子的妈妈,一直给予孩子关爱和回应,而右边孩子的妈妈,经常忽视或打骂孩子。
湖北15岁神童覃瑶自杀的事件曾经轰动社会。
覃瑶4岁上小学,连跳两级,8岁读初中,12岁保送当地最好的高中,被当地媒体报道为“神童”。
上高中后,她的成绩开始下滑,全班65人,她排名第40。
后来,覃瑶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并叫家长,她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自杀前,她留下遗书,表达“不会读书爸妈就不爱我,可我实在太累了”的想法。
有专家研究过覃瑶从神童到自杀的原因,认为孩子的天赋消失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和覃瑶妈妈对孩子的高压打骂有很大关系。
覃瑶的妈妈对她要求很高,120分的卷子得119分,回去还要挨两巴掌,成绩下滑,妈妈打得比一般人凶得多。
看起来,打骂是“让孩子听话”最快的教育方式。
但父母试图用打骂把孩子逼成好学生,事实却是:
越打骂,孩子越“呆傻”。
打骂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打骂不只对智商有影响,也会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超级育儿师》里8岁的辰辰,因为妈妈的长期打骂,已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辰辰妈从小打骂儿子,孩子但凡做错一点事就会遭到一顿暴打。
直到8岁,辰辰开始反抗。
反抗的方式是一言不合就对妈妈拳打脚踢,甚至诅咒妈妈去死:
“你是王八蛋,怎么不喝毒药!
”
“她从四五岁就开始打我,我就是等到现在再反击她。”
打骂让辰辰在本该无忧无虑的8岁年纪,变成一个外表暴戾内心又无助的可怜孩子。
有研究结果显示,
长期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漠, 56.5%的孩子暴躁。
身体上的伤痕还有治愈的机会,心理上的损伤却是永久的。
打骂让孩子收起柔软的内心,用或讨好或叛逆的行为来伪装自己,别说快乐成长,就连起码的身心健康都无法保证。
暴力教育会滋生犯罪
印第安那州跟踪研究过273名孩子,这些孩子中,6%没有被打骂过,68%被母亲打过屁股,26%受到过严重的体罚,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跟踪,得出结论:
父母的体罚越严重,儿童攻击性的行为就越多。
这些攻击性体现在校园霸凌、暴力反抗父母,甚至危及社会。
耸人听闻,却有根源。
某城市曾经对408名少年犯进行调查,发现在打骂中成长的少年犯罪率非常高,达到了84%。
心理学研究发现,
12岁之前,是一个孩子的基本人格形成阶段,很多成年后的变态行为都与童年遭受的暴力压抑情绪有关。
选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的父母,孩子或许会扭曲成“棍棒底下的孝子”,又或许早早被父母的拳头反噬,而最终,这苦果,由孩子、父母,甚至社会来承担。
怎么拯救被打骂的孩子?
打骂孩子有这么多危害,我们只有了解了背后的根源,才能去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1. 打骂孩子实质是父母不会控制情绪
书籍《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指出,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自己的情绪。
《超级育儿师》里的辰辰妈妈就承认,自己打骂儿子,很多时候,是自己把对老公的气撒在孩子身上。
育儿师的一句反问很扎心:
“40多岁的妈妈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又凭什么要求8岁的孩子控制?
”
如果情绪失控想打骂孩子,父母该怎么控制?
首先
,意识到要发火时,赶紧跑到无人的地方去。
告诉孩子:
“我现在非常生气,需要自己待一会,等我们都平静下来,再来讨论你的问题。
”
其次
,关照好自己。
书籍《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不打不骂不动气的温暖教养术》提出10天训练法,被作者放在首位的方法是:
“关照好你自己有助于你帮助孩子。
”
作者指出:
促使你为人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朝好的方向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开始好好关照你自己。
比如,花些时间来做减缓压力的事情,维持其他的兴趣,寻求家人的帮助等。
父母的一时之气,或许就毁了孩子的一世幸福。
为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先控制好情绪。
2. 暴力教育会代际遗传
朋友说,今天孩子哭闹,她反复哄劝失败后,突然就怒吼着把孩子拽起来,一巴掌就拍在孩子的小脑袋上,在巴掌出去的瞬间,她自己也被吓了一大跳。
她说:
“我打孩子的部位、动作甚至神情,竟然和小时候,我爸打我的样子,一模一样。
我竟然毫无意识地完全复制了我爸的样子,我最讨厌的样子。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这个家庭里,我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都受其影响,成年后,会不自觉地模仿在原生家庭中的一些行为。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
首先
,要意识到,对孩子动手固然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也不能全让原生家庭来背锅,不要把原生家庭当做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
其次
,必须学习,包括育儿和心理学,正面管教类的书籍,慢慢调整行为习惯。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我们可以选择给孩子一个新的原生家庭。
3. 拿出做家长的耐心和包容
父母养育孩子,就像西天取经,状况频发,永远有打不完的妖怪灭不完的魔,谁都有不知所措或崩溃的时候,但从我们成为“父母”的那刻起,就肩负了塑造一个拥有美好人生的新生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