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岳一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关注,一起品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岳一览

1995年的夏天,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在这样的质疑声中诞生了

东岳一览  · 公众号  ·  · 2024-12-16 07:28

正文

1995年,中国黄页逆境开局:互联网时代的大胆尝试与亲朋质疑声中的坚守

1995年,中国黄页逆境开局:互联网时代的大胆尝试与亲朋质疑声中的坚守


互联网"原始人":当鼠标还是奢侈品的年代


1995年,Windows 95刚刚问世,比尔·盖茨正在用"今天,每个人都是互联网人"来忽悠全世界。


而在中国,大多数人还在为能不能买得起一台486电脑发愁。


那时的互联网,就像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没有百度,没有阿里巴巴,更别提什么抖音快手了。在这片数字荒原上,有一群人决定播下互联网的第一颗种子——中国黄页。


质疑声中的逆行者:谁给你的勇气?


"你疯了吗?""这玩意儿能赚钱吗?""还不如去摆个地摊!"

1995年的夏天,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在这样的质疑声中诞生了。


创始人们仿佛是一群逆行者,顶着亲朋好友不解的目光,执着地走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


他们的勇气来自哪里?


也许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许只是单纯的热爱。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弄潮儿。


50家企业的"豪华"阵容:冷清得让人心疼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超市,半年过去了,货架上只有50样商品。


这就是中国黄页当时的处境。


发展半年后,企业名录仍未突破50家。这个数字放在今天,可能连一个小区的商铺数量都不如。


但在1995年,这50家企业就像是50颗星星,在漆黑的夜空中微弱地闪烁着,预示着互联网的黎明即将到来。

不被理解的"翻译官":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鸿沟
创办中国黄页,就像是在1995年开了一家"翻译社"。


只不过,他们翻译的不是英语、法语,而是互联网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语言。


人们不理解互联网,就像不理解为什么要学外语一样。


"我又不出国,学什么英语?"变成了"我又不上网,要什么网站?"


中国黄页的创始人们,就像是站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使者,试图向人们解释:互联网不是未来,而是现在进行时。

坚持的力量:当理想主义遇上现实主义


面对冷清的市场反应,中国黄页的团队并没有放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