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第223讲,讲个故事:
51信用卡事件及催收江湖。
第一部分:
51信用卡风波事件。
第二部分:
51信用卡事件启示:
企业脏活找第三方“背锅”不再安全。
第三部分:
让百名警察上门的51信用卡究竟是干啥的?
第四部分:
争议声中,湖南永雄赴美冲刺IPO。
本期八卦一下
51信用卡事件及催收江湖
的故事。
金融的江湖,风起云涌,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各领风骚(
三五年
)。前段时间和一个金融老鸟聊天,他总结自己:因为胆儿小,没挣到太多钱,也因为胆儿小,没进到里面去。。。
本月大日子是小编生日(天蝎座哦)和双十一,昨天一翻日历突然发现本周五,就是本月第三个周五,我们线下交流会的日子,
欢迎大家报名。
第一部分:51信用卡风波事件
51信用卡杭州总部遭警方突击检查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一时间各种传闻飞起。昨天夜间,杭州警方发布通报,称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同时,51信用卡官方也发布公告指出公司CEO、CFO正协助调查,未被扣留。51信用卡CEO孙海涛也发表致歉信,对个别借款人造成的伤害表示非常抱歉。
10月21日上午,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溪谷的办公地点突然遭警方调查。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出,在51信用卡杭州公司外,警车云集。有消息称,警方的介入可能与爬虫程序不正当获取用户信息有关。
从网络流传的现场视频来看,该公司外警车云集,另有消息人士向钛媒体表示,有百余位警察进入51信用卡在西溪的办公大楼,并且“警方直奔15楼,该楼是其爬虫技术团队。”多位业内人士猜测,警方的介入可能与爬虫程序不正当获取用户信息有关。同时,有知情人士推测,警方介入这家知名互金公司的原因或与催收业务相关。
并且,据第一消费金融报道称,51信用卡CEO孙海涛已经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51信用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2号楼的公司也被曝已经人去楼空。
对于网上的各种传言和视频,51信用卡副总裁杨宇智在朋友圈表示,‘“我们正在了解情况,请耐心等待我们的官方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受此影响,这家在香港上市仅一年多的公司,股价一度暴跌超40%。午后,51信用卡宣布中途停牌,停牌前报1.77元,跌幅达34.7%。
根据51信用卡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其上半年的信贷撮合总量为138.33亿元,其中来自机构资金的贷款撮合量约为4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99亿元增长339.3%。机构资金在其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占比中显著提高。
10月21日晚间,杭州公安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悉,在51信用卡此次被警方调查之前,旗下多款产品包括51人品贷、51信用卡管家等都被很多用户投诉,投诉问题主要集为“恶意催收”、“乱收费”、“高利贷砍头息”等。
据时间财经报道,上海高女士表示,“4月11日,我在51人品贷App办理贷款一笔,金额40000元,分12期,每期还款4513.33元。征信上显示这笔贷款是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梅江绥江道支行放款的,银行也承认了的,但是我上征信金额每期还款金额只显示为3549元。”
高女士称,“为此我在聚投诉上提起投诉,在我投诉后一个星期左右,有51员工打来电话,态度嚣张,只说他们公司合法合规,我又没有逾期,我只是要求他们解释一下费率问题,通过内部收益率(IRR)计算方式,这笔贷款的综合年化去到60.1%了,我连提出异议,咨询清楚的权利都没有?”
另外,根据聚投诉平台上用户的反馈,在51信用卡管家APP使用还款金时,被强制要求进行人脸识别,不进行人脸识别就无法使用还款金。同时,还有用户反映称,其通讯录等个人信息被泄露,遭遇暴力催收。
对于51信用卡在昨天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其CEO的状况是很多人关注的。今天早间六点,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布致歉信称,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他指出,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公司运营方面,孙海涛透露称,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孙海涛还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我们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我们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另外,51信用卡也对外发布了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在10月21日接受了有关部门上门调查,公司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孙海涛,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有关部门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部门扣留。
51信用卡表示,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且集团资产并无被扣押或冻结。
值得注意的是,51信用卡此次风波,也让很多上市公司躺了枪。公开信息显示,51信用卡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孙海涛。2018年7月,51信用卡登陆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8.76港元。而在上市之前,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天图投资,京东数科、中信银行、纪源资本以及华映资本、薛蛮子等都曾参与投资51信用卡。
目前,公司大股东为萍乡纪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0.75%,新湖中宝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77%。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持股比例1.76%。
10月21日晚间,新湖中宝发布公告称,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公司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因51信用卡暂未披露具体停牌原因,公司暂无法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今天开盘后,受51信用卡风波影响,新湖中宝股价低开,跌幅一度超2%。截至发稿,新湖中宝报2.87元,跌幅为1.37%,目前总市值约246.8亿元。
(摘自:凤凰科技)
第二部分:51信用卡事件启示:企业脏活找第三方“背锅”不再安全
1
2019年10月21日,51信用卡登上了热搜。
当天,数十辆警车停在“51信用卡”所在杭州西溪的办公大楼下,上百名警察冲进大楼。瞬间,51信用卡股价盘中闪崩,一度跌逾40%,跌至1.58港元,为上市后最低价。下午1点50分,51信用卡发布暂停买卖公告。停牌前报1.77港元,跌34.32%。
一时间,各种猜疑遍布社交网络。我当天外出见了几个朋友,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51信用卡犯什么事了?”
当天晚间,杭州警方在官方微博发布警方通报,终于释疑了各方猜测。警方的通报信息显示,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2
51信用卡事件后续的涉案情况还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但就目前释放出来的信号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软暴力催收正在被严厉打击。
对于我们的广大企业来说,随着司法体系的健全完善,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有脏活找第三方“背锅”也将不再安全。
相比之下,以趣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较早的进行了合规化运营,规避了风险。51信用卡事件发生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现在看来,趣店能一次次成功避开烂坑,实现相对稳健的发展是有原因滴。今年6月我和几位自媒体人去厦门走访,在趣店总部参观时和相关负责人聊起过烂账催收的话题,趣店方面表示有几家第三方催收公司找到趣店谈合作,买下这些死账烂账的标的,但趣店评估风险后果断拒绝了。我们开玩笑趣店真是“活雷锋”。
3
长期以来,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热钱涌动的行业一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企业经营过程中,脏活或者不能见光的黑活会找第三方公司或者外包公司完成,以规避各类财税和法务风险,乃至舆论和道德层面的谴责。
比如房地产巨头进军某地,开展项目。会先和当地有“门路”的第三方公司签署合作,由这些第三方公司负责具体的事务,项目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拆迁纠纷、上下打点等脏活由第三方搞定。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全撇清给第三方公司。
还有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企业,为了大规模的进行客户营销,会和第三方公司签署协议,由第三方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而相关的营销内容发送、评估等等也由第三方负责。当问题被媒体曝光后,这些公司的回应基本都是“这些不法行为都是合作伙伴所为,我方并不知情。他们的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合同中约定的条款,我方表示谴责”。
4
一切的态势都在显示,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去时。事实上,即便撇开51信用卡事件不谈,近年来发生的很多事情也都在表明过往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出事第三方背锅”的潜规则,正在被打破。源头事主也将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或者舆论谴责。
我们随手可以举出来很多案例:2016年4月,链家虚假房源广告事发,链家回应称第三方平台发布端口并非由上海链家掌握,链家全面暂停与搜房、安居客等第三方平台的广告合作。然而,上海市住建委依然对链家进行了包括罚款、取消部分网上签约资格在内的处罚。
2018年7月,一则《盒马生鲜:“你们北京人我们一律不要”!》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引发热议,随后盒马回应称“本次被投诉的招聘方是外包公司的兼职员工”。依然有网友不买账,发起#盒马生鲜滚出北京#的微博话题,继续抵制盒马。
2019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因存在“对外包活动管理存在严重不足”,违反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于9月2日被北京银保监局给予合计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而在此前,奔驰通过第三方合作方式所开展的违规金融行为,存在很多年,成功的规避了监管。
5
企业脏活找第三方“背锅”将不再安全,这其实是司法体系和营商环境日趋完善的一种体现。可以预计,以后走正道的公司将走的更远。
我们回到51信用卡事件中来。经过此番波折之后,相信包括51信用卡在内的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将全面暂停与不法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安全合规的进行公司运营将成为主旋律。
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也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件反而倒逼了51信用卡们加速了合规化体系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摘自
财经连环
话 作者:
轱辘慧)
在市场各种风险集中爆发,监管趋严整治乱象的时期,有人选择退出,有人选择蛰伏,湖南永雄却成了寒风中勇往直前的那一个,这究竟是勇气还是蛮干,需要且行且看。
在当前国内催收行业饱受争议之时,湖南永雄却已逆势悄然递交了赴美上市的招股书。
“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这是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官网挂出的标语。
但光看这个标语,很难想到这是一家做催收的企业。
这家拥有上万名催收员、催收款超过400亿元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国内首家在美股上市的催收机构。
湖南永雄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募资不超过2亿美元;
公司的前身是湖南长沙的一家主营欠款催收法律服务的湖南裕邦律师事务所,2014年成功转型为催收服务提供商,提供全国性的消费者债务追收服务,合作客户主要为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
作为一家催收服务商,湖南永雄给中国前十大商业银行中的7家提供催收服务,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全国29个城市的34个运营中心有10915名全职催收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5%。
从政策环境看,眼下并不是催收公司高调露脸的好时机。
51信用卡最近的故事将催收行业置于聚光灯,充满争议。
先回顾一下行业热点事件:
10月21日,51信用卡位于西溪谷的两处办公地点被杭州警方突击调查。
当天晚间,杭州警方发布通报称,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对此,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发布消息称:
“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
对于其催收外包处理情况,51信用卡表示,已在7月底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称,央行、银保监会已组成调查组,摸底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和采集边界,将会涉及外包催收公司管理办法。
随着一系列监管信号的释放,催收行业也迎来了至寒时刻。
湖南永雄在招股书中指出,由于公司业务在社会上较为敏感,公众对催收行业的投诉或者特别针对公司的投诉,可能会导致监管风险的增加,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书坦言,被催收人对催收行业的投诉可能引起公众及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可能引发政府调查或声誉受损。
自成立以来,湖南永雄曾因为被催收人投诉3次,导致3家客户停止了与公司在部分地区的业务合作。
湖南永雄并称,公众可能对应收款回收行业有某些误解,例如被认为使用了非法手段来收取债务。
因此,公司非常重视AI催收手段。
其表示:
“我们仅通过远程方式(例如电话和短信)或远程收款提供收款服务,而无需进行现场访问或与债务人进行面对面的谈判。
”
湖南永雄使用了AI监督催收人员的通话记录,利用技术和IT系统在收集过程中更好地监视催收专员的行为,例如,其运营门户网站记录了与债务人的所有电话交谈,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会将这些记录翻译成文本,进行内部审核;
此外,永雄还有一套统计模型和专有算法,基于AI的债务人概况分析功能可生成分析配置文件,以评估债务人的付款能力,付款意愿和可行的付款计划,以向催收专员推荐谈判策略。
招股书最后也透露,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连续收集和处理可公开获取的信息以输入到债务人概况数据库中,例如收集与针对债务人的诉讼有关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平台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应收账款组合的定价效率和整体财务绩效。
招股书中还补充:
“鉴于中国催收服务提供商的增加、催收业务面临的争议、债务人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业务手段不合规的小公司的不断出现,催收行业可能会受到更严格且不可预测的审查,可能会导致公司业务面临监管限制、政府调查、行政罚款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