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网  ·  同济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  20 小时前  
科普中国  ·  暗物质探测,隐藏在极深地下的超级工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阳过之后就“自由”了吗?重复感染新冠的可能有多大?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22-12-13 20:00

正文

这个冬天,新冠病毒病例大幅增长。很多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开始担心: 新冠会不会重复感染?重复感染会不会病得更重?


现在主流的奥密克戎毒株,由于产生了免疫逃逸的突变,曾经感染过旧毒株(比如阿尔法、德尔塔)的患者,的确可能重复感染奥密克戎,且概率显著高于过去的重复感染概率。 过, 感染过奥密克戎后,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几率则会下降


12月9日,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


感染过奥密克戎后,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几率则不高|Unsplash


“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重复感染新冠的风险高吗?


会不会重复感染新冠,一要看 自身针对新冠的特异性免疫力 ,二要看 现在新冠的主流毒株



过往研究显示, 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之前,新冠重复感染的概率比较低


美国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 [1] ,131773名既往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中,有253名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再次感染,占比为0.2%。


丹麦开展了免费的核酸检测服务,2020年全年,大约400万人(占总人口的69%)接受了1060万次检测。在第一次流行高峰(2020年6月之前)时,参与检测并能够接受随访的有525339人,其中11068人核酸阳性,在这些人里,有72人在第二次流行高峰(2020年9月至12月)再次出现核酸阳性,重复感染率为0.65%。 [2]


卡塔尔2020年12月的一项研究 [3] 通过分析133266例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病例,重复感染的风险为0.02%。


一项荟萃分析 [4] 综合了2021年4月之前关于新冠重复感染的11项流行病学研究与11份病例报告,认为相比初次感染的风险,重复感染的风险足足低了87%。


2020年4月至6月在瑞士日内瓦,研究人员选择了498名血清阳性的受试者,和996名血清阴性的受试者,对他们进行了平均35周的随访 [5] 。在这期间,498名血清阳性受试者中出现了5名(1.0%)再次感染的患者。而血清阴性受试者的感染率较高,共154人(15.5%)被感染。在这项研究中,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能保护人体至少8个月。


总之, 旧病毒株重复感染风险不高


然而, 奥密克戎毒株产生了免疫逃逸方面的突变 ,这使得感染过旧毒株、乃至打过早期版本疫苗的人,感染奥密克戎的风险增加了。


不过, 感染过奥密克戎后,再度感染奥密克戎的风险则会大幅下降


感染了旧毒株也可能感染奥密克戎,但感染了奥密克戎之后再度感染奥密克戎的风险会大幅下降|Unsplash


美国的一项统计了北卡罗来纳州1060万人口的数据分析显示 [6] ,两年三个月以来,该州共报告了2771364例COVID-19病例。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接种三剂疫苗(研究中统计了两款疫苗,均为接种三剂)能使得感染风险下降60%以上,但数月后疫苗保护力会有显著降低,而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则会产生比疫苗更强的保护力,在感染奥密克戎后4个月内感染风险下降77%。


卡塔尔的一项统计分析 [7] 认为,感染旧毒株后产生的免疫力对预防BA.4/BA.5感染的效果仅有30%左右,但感染奥密克戎后产生的免疫力在预防BA.4/BA.5感染方面则能达到75%以上的有效率。


南非的一项样本量三百万的研究发现 [8] ,曾感染其他新冠毒株的康复者中,再次被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感染者比例在0.3 % ~1.1%之间。


这一研究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德尔塔在当时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主要在于它产生了使传染性增加的突变。而奥密克戎和之前的毒株相比,传染性并无优势, 它成为当前的主流毒株主要原因正是在于它的免疫逃逸更强 。奥密克戎更有可能突破人体通过疫苗或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力,绕过中和抗体的防线,而造成感染。


在使用金黄地鼠进行的动物实验中 [9] ,观察到的也是同样的趋势,德尔塔 (B.1.617.2)和奥密克戎(B.1.1.529)相比,前者传染性更强,而后者的免疫逃逸更显著。


通过这些研究可知, 曾经感染旧毒株的人,重复感染奥密克戎的可能性确实相对较高,但如果是感染过奥密克戎毒株,则再次重复感染奥密克戎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了 。钟南山所言“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并不是夸张的说法。


重复感染后,

症状会更重还是更轻?


在症状方面,一些不同的研究都显示, 重复感染和初次感染相比,症状更轻或无显著差异 。重复感染并不会增加重症风险。


重复感染和初次感染相比,症状更轻或无显著差异|Unsplash


一项美国2022年的研究 [10] 显示,9119例COVID-19感染者的随访中,重复感染的发生率为0.7%。在63例重复感染患者中,肺炎、心力衰竭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原发感染。


而在沙特2022年的研究 [11] 中,35288名COVID-19感染者中有132名出现重复感染(0.37%),其中91例(68.94%)患者在首次感染时症状轻微。这些重复感染的患者与仅感染一次的患者相比,合并症、感染严重程度并无统计学差异。


而前阵子社交媒体上流传的“重复感染后,死亡风险比初次感染增加一倍”的研究 [12] ,其实是对该研究结论的误读。


该论文中, 相比仅感染一次的人群,重复感染的人群有着更多的基础疾病 ——免疫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肾病、II型糖尿病的占比更高。由于人群基础病情况不同,那篇论文作者自己在讨论部分写,该论文是在分析那些重复感染者面对的健康风险,不是在对比重复感染与初次感染的严重程度或后遗症风险。


为什么有些疾病能终身免疫,

新冠却会重复得?


通常来说,病毒感染后,人体能获得较持久免疫力的因素包括:感染过程中产生了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液循环),病毒型别单一,以及病毒抗原性稳定。


也就是说,能引起全身感染、有明确病毒血症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天花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具有“得一次就不会再得”的特点,对应的疫苗接种后,也能产生长达数十年的免疫保护。


小朋友正在接受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USAID Bangladesh


无法持久免疫的病毒,特点与以上相反 。以流感为例,流感病毒感染往往不会产生病毒血症,同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突变速度更快(RNA聚合酶的错配修复功能低,在病毒基因组转录和复制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突变),且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分节段式的,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还能产生重配组合,这导致了人类无法产生针对流感的持久免疫力,流感疫苗需要在每年秋冬接种一次。


同样, 冠状病毒也是RNA病毒,这决定了我们很难一劳永逸地免疫它


除了病毒本身的突变, 我们的免疫力维持时间不够 长也是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


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维持时间因人而异。总体而言,症状较轻的感染,诱导产生的免疫力维持时间也较短。如果是无症状感染或症状极轻的感染,则可能并不会诱导人体产生较久、较强的免疫力,不足以抵御未来的重复感染风险。


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等研究发现,人体自发生成的新冠病毒抗体甚至 仅能持续2~3个月 [13]


我们依然需要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看看会不会出现免疫逃逸的新毒株;并关注人群总体的免疫情况,看看需不需要打加强针。


结语


新冠的重复感染并不常见,即使重复感染,也并不比初次感染更危险,造成的症状通常并不会更重


但正如钟南山先生所说,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尽量选择疫苗而不是自然感染来获得免疫力| irasutoya.com


首先,感染奥密克戎后虽然能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 但毕竟在获得免疫力之前先要生一次病 ,我们的组织器官在生病过程中难免有所损伤,加之后遗症的概率虽然不算高,但也不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还是应该做好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等防护工作,避免自己感染。


其次,我们应该 尽量选择疫苗而不是自然感染来获得免疫力 。接种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对减轻感染后的症状、降低重症风险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感染后症状较轻,就意味着排出的病毒更少,这对我们的家人也是一种保护。


最后, 被感染的人越多,病毒发生的突变也就越多 ,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在许许多多新突变中,依然可能出现能逃逸奥密克戎感染诱导的免疫力的下一代新毒株。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亲人、朋友,尽可能减少感染人数,是有意义、有必要的。


对大多数免疫功能较好的人来说,重复感染的风险并不高。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老人、孕妇、过度肥胖者、免疫疾病或慢性疾病患者, 应该尽量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保持社交距离,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此前的荟萃分析 [4] 发现,尽管医护接触新冠病毒更多,但医护人员的重复感染率显著低于一般人群(0.3 vs 0.85),原因可能就是医护人员更有风险意识,在个人防护上做得更到位。


遵循科学,正确应对,愿大家都健康平安地度过这个冬天。


希望大家能平安过冬|Unsplash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