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新闻热线】010-8795595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气象北京  ·  元旦晴空暖阳宜出行 (2024-12-31)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超丰富!2024-2025北京冰雪活动汇总→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嗨起来!2025北京元旦跨年活动汇总→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年底就会“清零”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晨报

【健康】倒春寒来袭“春捂”牢记这几点

北京晨报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3-02 09:02

正文

 上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倒春寒。之前随着气温上升脱掉的羽绒服还来不及穿上,不少人因此被冻感冒了。这也正是古人为何强调“春不忙减衣”,也就是“春捂”原则。本周气温又开始回升,脱还是不脱,又成了很多人每天纠结的难题。“春捂”究竟要捂到什么时候才算捂到位了呢?


过早脱去棉衣易受寒伤肺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仍在活动,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有些地方一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变化。有时早晨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还阳光曝晒,气温骤升,到了傍晚就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所以初春时节如果衣着单薄,很容易感受春寒而染病。

  历来,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也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的“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现在的人也早已认识到,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制和起居调摄。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那么,究竟哪些人需要春捂呢?

1、关节疾病患者

临床上有许多关节疾病都和受寒有关。平时关节不适的人当前要注意保护好肩膀、膝盖、腰椎、颈椎等全身重要关节,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这些地方。晚上的时候可以用毛巾在关节上热敷,再用毛巾擦干睡觉。如果身上微微出汗,一定要等汗干后再走出室内再脱掉外衣。

2、冠心病患者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元凶。所以,冠心病患者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春捂,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不过,冠心病患者春捂也不能太过,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分,不要因为穿得太多而出汗。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点部位。如果春捂捂得好,身体不受春季气温变化的影响,血压等指标就会相对平稳一些,对控制疾病大有好处。

3、妇科疾病患者

妇科疾病患者需要适当春捂。专家解释,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归结到气血淤滞上来。而影响气血运行的,除了患者自身情志方面的因素外,外界寒冷刺激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适当春捂,保证腹部不受寒,对缓解病情十分有益。痛经患者、平时手脚发凉的女性尤其要多加注意。

那么,究竟哪些人需要春捂呢?

1、关节疾病患者

临床上有许多关节疾病都和受寒有关。平时关节不适的人当前要注意保护好肩膀、膝盖、腰椎、颈椎等全身重要关节,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这些地方。晚上的时候可以用毛巾在关节上热敷,再用毛巾擦干睡觉。如果身上微微出汗,一定要等汗干后再走出室内再脱掉外衣。

2、冠心病患者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元凶。所以,冠心病患者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春捂,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不过,冠心病患者春捂也不能太过,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分,不要因为穿得太多而出汗。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点部位。如果春捂捂得好,身体不受春季气温变化的影响,血压等指标就会相对平稳一些,对控制疾病大有好处。

3、妇科疾病患者

妇科疾病患者需要适当春捂。专家解释,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归结到气血淤滞上来。而影响气血运行的,除了患者自身情志方面的因素外,外界寒冷刺激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适当春捂,保证腹部不受寒,对缓解病情十分有益。痛经患者、平时手脚发凉的女性尤其要多加注意。

春捂应该怎么捂?

人们在“春捂”时应该重点注意几个部位:背部、肚子、双脚、膝盖和腰部。

捂腹:女性则特别要注意腰腹部保温。不要经常穿低腰裤或急着穿薄裙,否则腰腹部就容易受凉,这可能导致女性宫寒,引发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另外,也要捂得合理,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和干爽透气。穿着过紧衣裤会导致盆腔淤血,导致痛经加重,同时对心脏和血管也没有好处。

捂脚:脚离心脏最远,是全身血液循环的末端,热量传到脚部会很慢。脚又在身体最下部,是阴气聚集的部位,本身就容易受寒,常说的“寒从脚起”就是这个意思。再者,中医认为,足为三阴经(肝、脾、肾经)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经)之终,足部以下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脚部受寒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捂背:背为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兼之与心肺相邻,故其保暖显得格外重要。春天减衣时,莫忘留件适宜的背心,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背部适度温暖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注意头不要捂,中医《脉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适当的寒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及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保健作用。可经常用冷水洗脸或冷毛巾敷头面。


捂不捂参考4个指数


  如何正确“春捂”?古代医学典籍《摄生消息论》指出,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这就是说,棉衣不可过早脱去,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增减。

  但“春捂”也应有度。如果天气热了,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中医专家提出,“春捂”可以参考一些气象指数,能更科学、更便于操作地帮大家把握好“春捂”的度。


“春捂”指数1: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春捂”指数2: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捂”指数3: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面对孩子般变脸的春天,需要随时加减衣服。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春捂”指数4: 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中医专家指出,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来源:北京晨报、壹互联养生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