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月14日电,印度时间13日,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徒涌向恒河边,带着自己珍贵的物品,在河中沐浴祈祷,庆祝传统节日——大壶节。虽然印度疫情仍然不容乐观,但
大部分信徒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一名活动组织者称,“虽然新冠疫情令人担忧,但恒河女神会护佑我们。”
据报道,目前为止,印度累计确诊病例已逾一千万,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疫情重灾区
。
庞大的人口基数、超高的人口密度、部分地区落后的医疗技术、部分印度人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因素
使得印度成为“世界第二”。
但是,印度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怀疑。其实不难推断这些数据是否真实。
印度贫富差距很大,如此之多的贫民们,是否人人都可以担负得起新冠肺炎的检测呢?如果贫民被检测为阳性,又是否能够负担得起高昂的医疗费用呢?
印度拥有大量封闭的贫民窟,犹如遗世独立的小世界,政府真的会进入贫民窟进行全员检测吗?因为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病例,没有死亡证明的话,是不是就不会被纳入统计数据中?
印度是一个有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国家,正如新闻中活动组织者所宣称的“恒河女神会保佑我们”。人们自身是否真的有防控意识?
新冠病毒最喜欢人口密集的封闭地区,这不免使得世界人民对于印度庞大的贫民窟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印度贫民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印度全国约有2000个贫民窟,大约有17%的城市人口都生活在贫民窟内。在有着“印度小上海”称号的港口城市孟买,寸土寸金,却拥有世界第二大(仅次于肯尼亚内罗毕贫民窟),亚洲第一大的贫民窟——达哈维贫民窟。这里的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却达百万。
印度贫民窟
这里平均1400人公用一个厕所,没有下水系统,没有24小时不间断的自来水源,没有合法供电,没有消防系统,也没有垃圾处理厂……
小孩子光着身体跑来跑去,间距约15厘米的房屋一个挨着一个,连床都放不下的窄小房间里住着一家四代,成堆的垃圾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弥漫在错综复杂的巷子中……
100万底层人民拥挤在这里,病毒一旦侵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孟买,存在着这种格格不入的地区?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1)大量贫民来自哪里;
2)贫民窟不取缔,可能它有存在的价值。
印度曾是(如今也可以算是)一个
种姓制度
国家。
有没有同学怀疑过,印度人到底是什么人种?印度的电影业发展得还不错,出产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我们在印度电影中看到的主角,往往是白皮肤,身材高大,眼窝深陷,高鼻梁,黑发黑眸的;但是印度还有着皮肤浅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卷发的人群;还有一些皮肤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的人群。
印度被称为“人种博物馆”,共有5大人种,包括雅利安—旁遮普人、东亚人、尼格力陀人、达罗毗茶人、原始澳大利亚人
。在历史中,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同人种之间不通婚,各个人种的特征也被保留至今。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内婚制群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次种姓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聚落种姓再分成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种姓制度根源于历史。3500年前,居住在高加索地区的雅利安人南下,一支向西进入伊朗高原,另一支继续南下进入印度地区,并且征服印度地区原住民,建立了种姓制度,包括
婆罗门(祭祀贵族)、刹帝利(政治贵族)、吠舍(平民)和首陀罗(佣人)
。
雅利安人占据种姓制度最顶层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其中婆罗门负责宗教祭祀,刹帝利负责治理国家
。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
,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
,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
,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
,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实际上,除了四大种姓,还有大量的
“第五种姓”
,他们被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
如此说来,种姓制度严重违反了民主制度与人权意识,不符合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因此,1947年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
但是,延续了3000年的传统能在一朝一夕彻底根除吗?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历史的延续性使得种姓制度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贫贱民想要跨越阶层,十分困难。因此,即便种姓制度在表面上不复存在,在实际社会中,印度依然存在大量贫贱民。贫民窟是他们的生存家园,也是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唯一的庇护所。
在印度某一个农村,普通农民家庭一般拥有2-3英亩地,而有人可以拥有200-300英亩地,还有近一半的农民没有地。
其实,在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里面,印度实行过打土豪分田地,虽然效果甚微,但是还是有少数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然而,随着印度在60年代绿色革命(印度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而推行的农业发展新战略)的开展,印度农民为了面对现代化竞争,又不得不再次卖出去他们的土地了。这导致无地农民的数量再次大幅增加。
普通农民可以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在满足自家粮食需求的前提下,还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卖掉贴补家用。拥有百亩地的“大地主”,则在基层将经济和政治权利进行绑定,成为政客,担任农村的政府官员。那没有地的村民,只能自己想办法维生,他们最后的流向,只能是一条路——城市贫民窟。
印度的贫民窟,是一套完整的“内循环系统”,所有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贫民窟的人,住在这里,也工作在这里,孩子在贫民窟的学校上学,年纪大了还在贫民窟养老。贫民窟与外面的世界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生态链,两个世界的人不相往来。
但是,倘若外面的人依然垂涎这片地产,想要铲平贫民窟修建高楼大厦,那么大量贫民将会无家可归,引发无数社会问题,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长久以来,两个“平行世界”便应了那句古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达拉维贫民窟中,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地工作。在这块仅仅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超过15000家的各种小型企业。由于众多廉价的劳动力,不言而喻,这些产业均为劳动密集型。在达拉维,最大的产业是垃圾回收业,孟买80%的垃圾都会被运往这里,由贫民们手工分拣,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据说,“没有一件有价值的垃圾能活着走出达拉维。”
除了垃圾回收业,比较普遍的还有陶器厂、制衣厂、制革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小企业每年创造的GDP可达到6.65亿美元。然而,达哈维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10美元。大部分的收入都进了富人的口袋,而这些人根本不住在达哈维。
倘若达拉维被铲平,那么将再也没有穷人为富人捡拾垃圾,提供廉价的皮革、衣料、陶器等等,做最脏最累的活,也随之没有了达拉维数万家小企业为富人做出的创收。有的富人说:如果孟买没有达拉维,没有穷人,哪怕只是一天,整个城市都会陷入瘫痪。在那里,
富人的文明,是建立在穷人的苦难之上的
。
又脏又破的贫民窟虽然与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格格不入,但它必须存在。它是万千底层人民最重要的庇护所,它自行产生的一套最廉价的机制,提供的最便宜,但是完整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系统,使得底层人民不走出贫民窟也能安居乐业。拆掉贫民窟,会严重违反经济规律,导致众多底层人民失去最后的庇护所,无法承受外面高昂生活成本的他们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政府会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印度大城市里的贫民窟,是印度社会的创可贴,托住底层人民的生活底线,是外面世界的垫脚石。
印度的贫民窟与中国城中村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在于表面上与大城市的格格不入。但两者实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国城中村,是指留存在城市区域内的传统乡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
从狭义上讲
,城中村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
从广义上讲
,城中村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总之,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和结果,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政策制度、土地利用等多方面错综矛盾的复杂存在
。
这里房租低廉,基本的生活用品成本较低,是每一个城漂族的梦想出发地,是他们步入大城市的跳板,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在外闯荡的游子提供一个可以短暂休息的地方。
印度的贫民窟是底层人民自给自足的小世界,与外界可以脱离。中国的城中村依旧与外界联系紧密
,这里的人可能是白天坐在某个办公室的某个白领,可能是小有成就的企业老板,也可能是穿梭高楼大厦之间的快递小哥,或者某个公司的保洁员。
疫情之下,各国国情不同,应对举措不同,做出的答卷也不同。印度的贫民窟像是一颗
“定时炸弹”
,不禁让全世界为它捏了一把汗。
(2019高一下天津月考)“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A.土地紧张
B.人口增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
【答案】A
【解析】
(1)根据材料“亲嘴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故A正确。只有人口过度增加才会导致用地紧张,故B错误;“亲嘴楼”的现象出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挤,所以环境恶化交通拥挤是“亲嘴楼”的影响不是原因,故C、D错误,答案为A。
(2)“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④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答案】D
【解析】
(2)本题考查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问题。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②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③正确;建筑质量和住房拥挤无关,①错误;“亲嘴楼”主要分布在近郊城中村地区,不是市中心,④错误。故D正确,答案为D。
(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答案】A
【解析】
(3)本题考查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A正确;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主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B错误;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紧张状况,但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C错误;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能够暂时缓解城市住房拥挤状况,但不是根本措施,故D错误,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