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
届PodFest China实录」系列的第4篇。中文播客"
PageSeven
"的创办人、制作人容千分享声音纪录片的魅力。容千现为独立音乐制作人、纪录片制作人。他于2012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声音纪录片”播客"
PageSeven
"。容千曾经担任省级广电文化体育传媒集团的首席内容官、网络科技公司CEO及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及主持人。
2012年成立的PAGE SEVEN特别之处在于
独特的声音纪录片的形式,用真实的环境声、居民或学者的谈话串起了节目内容
。庆幸PAGE SEVEN诞生在尊重内容的时代,制作的《鸠摩罗什》、《郑和下西洋》等节目广受好评,用流畅的讲述在听众脑海里娓娓铺开历史画卷。尽管前期节目两周一更新,而「艺术与知识并不是快餐」,节目积累了很多忠实听众。
容千是这档播客的创始人和制作人,PAGE SEVEN成立七年时,他的朋友大狗熊曾打趣说过,“做播客7年了,就像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了第七页,正好是PageSeven。”确实,这七页书也能看得见P7一路地变化:
从刚开始偏专题片的形式,到尝试讲述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去年回归的《冷湖》、《云山追猿》是在发现声音的过程中对自我个性的解读
。每翻一页,都伴随着容千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的加深。
容千在现场谈到关于采集到特殊的声音的体会。每个人都期待在节目中听见不一样的声音——那些原始森林里的动物叫声,远方的歌声,人的哭泣,这些朴素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显得弥足可贵,但不是每一次去采集都能录到这些lucky voice。容千觉得没有这些声音可以去“刺激”发声,
一定要去尝试在这个场景中去表达你想说的事
。如果没有记录到这些声音可能会失去表达线索。
“播客的制作者要摸索声音的制作方式,找到自己讲故事的逻辑。”容千强调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同时还要不断地去挖细节,决定音效怎么去运用,速度的快慢怎么控制
,知道这些后才可能会形成一些故事的线条。“在尝试中不停地问“yes or no。”
容千对节目最基本的要求是
故事主线要清晰,能够告诉听众这是一集怎样的故事,体现什么样的特征。要是想让听众完整地听完节目,还需要在剪辑时留心每一个能抓住听众的点
,哪块能引起共鸣,哪块都让听众有切身地感受。提前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能够帮制作人在自我泛滥的感受中明确要制成的节目样子。“就像在为新房子装修前你可能会想按欧式或中式风格装修,做播客也一样。”
和声音打交道了很多年,容千还是更喜欢在播客中自由地表达。也是这样一直保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要的声音状态的节目,PAGE SEVEN才能获得听众的喜爱。这篇实录是伴随着傈僳族小朋友和容千合唱的
JIAMIWUHU
完成的,好像也能感受到在山林中看见长臂猿的加速心跳。
PAGE SEVEN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能够用最纯粹的、自然的声音唤起人们最原始的情感
。相信容千和PAGE SEVEN会带来更多的好的声音纪录片。
🔗
Emanuele Berry:我与This American Life | PodFest China实录①
🔗
《故事FM》彭寒:音乐在播客中是如何参与叙事的 | PodFest China实录②
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podfest-china/id1501343617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qedOEdYjzKfVts2ds6rCQ
https://justpodmedia.com/rss/podfest-china.xml
作者:李金朋
排版:陈恒一
编辑:杨一
播客一下公众号
微信号 : justpod
新浪微博:@播客一下
Newsletter:tinyletter.com/JustPod
网站:
justpod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