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看到绿巨人净值的第一眼印象就是
“绿巨人组合为啥走势跟沪深300差不多而且还没跑过?”
的确是没有跑过沪深300,而且最近一年多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估计占比也不会超过20%,没跑过沪深300是老郑的能力问题,但是不能带着“
后视镜
”看问题对吧,我们把时间回拨到一年之前,理一理当初老郑的投资思路……
Step1:
构建基金组合的第一步是
或许
是预测未来市场走势,绿巨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沪深3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如果那时候知道沪深300后来会如此如火如荼,那我必定满仓沪深300指数基金。
我深知自己没有这个能去预测
,唯有两个指数都配置,所以起初的绿巨人组合包括沪深300、中证500、还有几个行业指数基金。
Step2:凡事都是
边做边思考,为使得基金资产更一步多元化,绿巨人有一段时间还配置了黄金与原油,基金组合更加多元化了,波动率更低了,有一段时间绿巨人的波动率仅为8%,但是随着波动率的降低便是收益的降低,新的纠结出现了! 我们到底追求什么,自己也重金跟投了绿巨人组合,想想投资不是为收益吗,而且是自己的钱。就果断的剔除了黄金与原油,不幸的是在在此过程中,这两类资产还为组合贡献了负收益。
Step3:
持有中证500指数,看着创业板指数,想着他们的高估值心理就发慌。在2016年9月之后,有幸吧目光转向港股。 而且有了惊喜的发行(PS,因为H股分级基金就是我以前在基金公司设计的,所以对H股指数的成分股构成比较熟悉)。 沪深300指数与H股指数(恒生国企指数)的主要成分都是金融股(银行、保险)权重差不多60%左右,但是H股指数估值比沪深300低,心想还是拿着低估值的心理踏实,果断将沪深300的持仓换成H股ETF,同理就放弃了中证500指数,以及企图配置创业板的冲动,重仓配置香港中小、香港小盘、港中小企三个以香港中小盘股票指数为投资标的基金,后来发现后面两只基金由于规模小跟踪误差比较大且运营成本较高,就全部转换为香港中小,事后证明香港中心是这三个指数中业绩最优的,代价就是支付试错成本(收益差,申购赎回费用)。
Step4:
组合持仓的调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华宝油气我是在2017年初才将其剔除出组合,三个月前才将剩余的10%仓位中证500%转化为博时转债,有人投资者专门质疑我为啥不买明星基金-兴全转债,为此专门做了数据统计说明,博时业绩虽不是最优,但是有C类份额可以降低调仓成本,事后也证明博时转债的业绩还是不错的……
Step5:
绿巨人收益率跟沪深300指数差不多,但是走势绝对不一样,也绝对不是沪深300涨的时候绿巨人一定涨,我们不能被简单的图形忽悠了,要看波动率两种差距也不小,绿巨人的年化波动率8.6%左右,沪深300的波动率绝对12%以上。 波动率都相差50%,两个走势怎能一样呢? 最多是收益率相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