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公益播报”,我是主持人琦琦。在停车场扫码缴费的时候您是否注意过,是可以直接支付,还是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填写姓名、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位置信息等一系列操作后,才可以付钱?如果是后者,那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被泄露。
不仅如此,有些软件只要输入任意一辆车的车牌号,就可以查询到这辆车在各个停车场的停车信息轨迹,包括入场时间,停车地点,停车时长等行踪敏感信息。这些都属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即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扫码付费人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出售后,可能遭受电信诈骗、广告骚扰等。
为此,上海、重庆、湖北等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或者开展磋商的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对管理单位进行行政指导或处罚。另外,针对有些企业研发出售软件用于非法获取公民停车轨迹信息的市场乱象,检察机关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相关企业、人员刑事与民事责任,加大侵权成本、震慑违法犯罪。
经过整改,现在多地“纯净版”停车缴费二维码上线啦!消费者无需关注公众号,不需要填写任何个人信息,直接扫码,付费离场。付费简单了,也更安全了。
我们还了解到,2025年,中央网信办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进一步深入治理常用服务产品和常见生活场景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专项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聚焦自动售卖、扫码点餐、出行乘车、入场停车、商超支付、扫码充电、房屋租赁等线下消费场景中,强制关注公众号、强制注册会员,强制收集非必要的手机号、生日、性别等信息,物业前台收集个人信息用于用户授权以外的目的,未经同意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以及上述场景中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尽有效保护义务造成泄露等问题开展治理。
好啦,今天的“公益播报”就说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28条 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策划:检察日报社《公益周刊》编辑部
文案/主持:郭琦
协助拍摄: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静安区检察院、松江区检察院;湖北省潜江市检察院
统筹:张庚磊
视频:马惺昊 马真
编辑:高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