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外资讯
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外资讯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 DBS治疗丘脑射频切开术10年后的复发三叉神经痛

神外资讯  · 公众号  ·  · 2017-11-28 23: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 第六十一期,由 吉航 带来的 DBS治疗丘脑射频切开术10年后的复发三叉神经痛 ,内容精彩,欢迎阅读。


长按并识别 二维码 即可 查看原文


【Ref: Yamgoue Y, et al .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2016; 94(2): 118-22. doi: 10. 1159/000444762. Epub 2016 Apr 21.】


1949和1951年Hécaen等以及Monnier和Fischer等分别报道应用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和腹后外侧核切开术治疗面部神经痛。1980年以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逐渐取代这种破坏性的治疗方法。瑞士佛多斯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神经外科的Yves Yamgoue等在2016年4月的《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在线,报告1例行丘脑射频切开术的三叉神经痛于10年后复发,而改用VPM-DBS治疗取得效果。


62岁女性患者,因右侧三叉神经第1、2支(V1-V2支)分布区疼痛曾接受VPM射频切开手术,术后症状缓解。10年后患者右侧面部V1-V2分布区出现进行加重的灼痛,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其症状与丘脑切开术前相似,于V1及V2分布区发作性疼痛伴浅感觉障碍。根据颅脑MRI影像资料推算,丘脑区手术遗留瘢痕大小为269.6mm3(4.65mm×5.73mm×10.12mm )。可见首次射频手术没有将整个VPM覆盖,如果再次实施丘脑射频切开术可能涉及内囊,因此决定尝试DBS治疗。


利用术前MRI图像作病灶部位的影像学重建,将微电极置于病灶的前外侧(图1)。局麻后电极按预定轨道植入,同时从电极距靶点7mm处起施加刺激,刺激频率分别2Hz、50Hz和200Hz。施加1mA和200Hz刺激时,开始出现疼痛缓解,停止刺激时疼痛未再发作,于是将一枚3387Medtronic电极植入此靶点,电极与其导管相连。术后第1日患者诉左侧面部疼痛,遂启动外源性电刺激。连续1周刺激后疼痛持续缓解,出院。4个月后患者面部疼痛复发,调整刺激参数,以后的11个月患者无不适症状。



图1. DBS电极植入位置。


该患者在丘脑射频切开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长达10年,之后疼痛复发。为避免再次射频切开术扩大瘢痕时涉及内囊,而采取相对可控的DBS,取得疼痛抑制的目的。据此,作者认为DBS可作为丘脑射频切开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复发的补救治疗方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吉航 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知秋 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衔城 教授终审)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往期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