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新闻广角  ·  赵丽颖、黄晓明现身泉州!你偶遇了吗?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局长酒后驾车砸店,官方通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隐秘的历史:纳粹德国全民吸毒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2-13 18:11

正文

/ 端宏斌

在中国,有那么一群人叫 “德粉”,他们非常崇拜德国的东西,关于油纸包的传说就是他们发明的,另外还有一些德粉很喜欢纳粹的形象符号,他们甚至还买来纳粹的军服穿着玩。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他们不高兴了。

本文我准备谈一些大家可能不了解的东西,纳粹在二战时期曾经全国上下一齐吸食毒品,正是由于毒品带来的超强兴奋,支撑了纳粹的闪电战。这段历史被长期掩盖了。

前几年有个德国作家叫诺曼 ·奥勒,他本是个小说家,有朋友建议他写一个纳粹吸毒的剧本,在他写剧本的过程中发现,原来现实远比故事精彩,于是他就干脆写了一本书《纳粹嗑药史》,我今天这篇文章的资料就来自于这本书,所以你可以把本文看作是书评。


简版毒品史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毒品科普。

鸦片算是最早的大规模贸易的毒品了。鸦片是罂粟提取物,属于初级毒品,吸起来效果不强。一位年轻的德国化学家首先从鸦片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吗啡,因为鸦片中真正管用的成分就是吗啡,但只占 10% ,所以如果把吗啡提取出来,纯吗啡的效果相当于十倍的鸦片。

1827 年,一个叫默克的人成立了一家制药厂,专门生产吗啡,这就是后来知名的药业巨头默克公司。

1859 年,德国化学家纽曼首次从古柯植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可卡因。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药剂师彭伯顿把可卡因和咖啡因混合,发明了一种味道很奇怪的饮料 —— 可口可乐。在最初版本中,每升可口可乐里可卡因的含量高达 250 毫克。其实可口可乐( CocaCola )的名字就是脱胎于可卡因( Cocaine )。

1897 著名的德国拜耳制药公司首次合成了二乙酰吗啡,方法是用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这东西的效果是吗啡的 4-8 倍。拜耳公司还给这东西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heroin ”,该词源自德文 heroisch 一词,意女英雄,这就是海洛因。


海洛因的发明给拜耳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利润,公司甚至把海洛因放到小孩的咳嗽药水里,并且告诉妈妈们,这东西止咳效果非常好,吃了这个小孩马上就不咳了。拜耳的营销手段也是顶呱呱的,他给所有医生发放免费的海洛因试用装,让医生们先吃起来,如果觉得好就再来买。

毒品大致上可以分为 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

鸦片、吗啡和海洛因都属于抑制剂,解放前鸦片馆里抽大烟的人都喜欢躺着抽,因为抽完了大烟他就昏昏欲睡了。而可卡因则属于兴奋剂,另一种著名的兴奋剂冰毒,则是日本科学家发明的。

1919 年,日本化学家阿·雄贺多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在 1936 年奥运会上,德国人发现美国运动员通过服用苯丙胺类药物来提高成绩,于是对这东西产生了兴趣。

1937 年,德国泰姆勒药厂成功合成了全新的甲基苯丙胺类药物,并命名为柏飞丁( Pervitin ),其药效远远超过了美国人的产品,同时解决了大规模生产的难题。为了向市场推广,泰姆勒同样给每位医生都寄去了免费的试用装。有意思的是,泰姆勒认为自己的竞品是可口可乐。


全民嗑药的德国人

一战战败之后,德国上下都充斥了悲观抑郁的情绪,此时毒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高潮,据说当时柏林 40% 的医生都吸毒,医生吸毒比例那么高是因为毒品可以在药店里公开销售,医生最容易接触到。

纳粹上台之后,强力禁毒,措施强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某个吸毒者被认为已经无可救药,那么就可以进行人道毁灭,方法是给他注射大剂量的海洛因,让他 “爽”死。

既然纳粹强力禁毒,为什么不禁柏飞丁呢?原因并不复杂,这东西在当时是新产品,大家并不认为这是毒品,反而觉得是高科技,毕竟美国人还用这个给运动员提高成绩。同时,这东西也没有戒断反应,生理上不会产生依赖性。更重要的是,传统毒品吃完了整个人就开始萎靡不振了,而这东西吃完了整个人就无比的兴奋。完全是两种效果。


吃完了柏飞丁,饥饿感和困倦感就马上消失了,整个人都觉得精神焕发,根本不想睡觉,就想马上去做点什么。很快柏飞丁就在全国开始风靡。夜班工人吃了它,连续干十几个小时都不累;学生吃了它,通宵学习没问题;演员歌手吃了它,连续唱跳多久都可以。 泰姆勒 还告诉大家,这东西能够提升性能力,俗话说就是壮阳,这又扩大了消费群体。市场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有家公司推出了含有柏飞丁的巧克力,专门给小孩子吃的,宣称小孩吃了之后就可以不知疲倦的帮助妈妈干家务。

与此同时,希特勒成功的让德国出现了经济奇迹,失业率从 30% 降低到几乎是零,经济增速每年都是 20% 。在他的带领下,德国从破产国家一跃成为了欧洲强国。德国的经济就像是磕了药一样超常规发展,似乎整个国家都在吃柏飞丁。

闪电战的神药

由于柏飞丁在市场上的成功,这很快引起了德国军方的注意,因为军方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让士兵持续作战都不觉得累的药物。于是军方找来志愿者,开始了试验。

试验内容很简单,先让志愿者吃药,然后通宵不睡觉,第二天再去参加数学考试。吃了柏飞丁的人,第二天考试一切如常,而吃安慰剂的人,第二天都累的东倒西歪。但是吃了柏飞丁的人,考试成绩并没有提高,只是在做简单题目的时候,速度更快了。人们还发现了柏飞丁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改善情绪,就算是一个学渣,吃完了药都会觉得自己是学霸,自信心大幅提升,可是成绩并没有提高。

军方认为这非常适合给士兵吃,因为士兵并不需要多强的逻辑头脑,只要会冲锋,会跑步,会开枪就行了。

有意思的是,凡是参加这场测试的人都迷上了这种药,由于志愿者多数是大学生,所以这东西很快成了学校里的必备药品,考试之前人人都要吃他。现在的学生沉迷于所谓的聪明药(利他林),这不过是当年的翻版,当年的学生沉迷柏飞丁,他们都不清楚这些东西的巨大副作用。

没过多久,纳粹就发动了针对波兰的闪电战,毫不夸张的说,闪电战之所以能够成功,柏飞丁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士兵吃了这种药根本不需要吃饭和睡觉,可以连续几十个小时不断推进。很多人并不知道,德军的军事装备在前期是很差劲的,不光比不上英法,连苏联都比不上。闪电战的成功,除了创新的战术优势以外,更重要的就是高科技的毒品。

传统的军事进攻是需要休整时间的,就算坦克装甲车可以持续不断的运转,但驾驶员需要吃喝拉撒睡,但磕了药之后就不一样了。连续 48 小时不睡觉一点问题都没有,没东西吃也没关系,喝点水就行了。纳粹宣传的时候总是说这是意志的胜利,但其实是柏飞丁的胜利,这种药可以把普通士兵变成丧尸。

关于闪电战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有意思的是很少有人指出柏飞丁的重要作用。德军士兵,如果没有嗑药,哪有可能每天推进 200-300 公里呢?是真的 24 小时前进,不需要睡觉。这种操作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因为从来没有这种打法,以前都是阵地战,慢慢推进的。重机枪的发明,让进攻方变得很不划算。现在有了不需要睡觉的摩托化部队,可以快速穿插到敌人心脏,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



在当时,柏飞丁确实是一种高科技,苏联没有,法国没有,英国没有,连美国也没有。有这玩意儿的,除了纳粹德国,就是小日本了,不过在日本他们不管这东西叫柏飞丁,他们起了一个更加日本化的名字 ——觉醒剂。 也就是说,你吃了这东西,你的人就觉醒了,可以持续不断的为天皇尽忠了。

太平洋战争后期,小日本眼看要不行了,就准备实行神风特攻,那些特攻队员在送死之前吃的壮行酒里,含有大量的甲基苯丙胺,也就是觉醒剂,他们是嗑完了药之后去送死的,不嗑药还真没这个胆子。


神药为什么管用?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柏飞丁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效果?其实效果并不神奇,因为它的副作用更大。

甲基苯丙胺的分子结构和肾上腺素非常像,肾上腺素我们都知道,比如说 “狗急跳墙”吧,在遇到紧急情况下,狗体内分泌肾上腺素,让狗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让反应更加迅速,于是狗就能跳墙了。如果你在路上走,突然蹿出一条恶犬,你体内也会分泌肾上腺素,让你迅速决定是打还是跑,这是漫长进化的设定,让你在危机关头提升活命概率。

在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你自然不会觉得困,不会觉得累,也不会觉得饿,因为这种危机时刻没有时间让你去考虑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的神经传导都被切断了,让你可以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当前的事情上。比如,你遇到了恶犬,你是打还是逃?你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这件事上。没有别的事情可以来干扰你了。

进化的设定是,当危险情况解除之后,你的身体会迅速复原,你马上就会感觉到困、累和饿,这样你才能迅速让身体得到休息,并且能够补充营养。这样做,才不会对你造成长期的损伤,你的身体机能才能恢复如初。

当你把柏飞丁注入体内,你的身体发现这东西长得跟肾上腺素几乎一样,那就认定这也是肾上腺素,于是你的身体立刻按照紧急情况来调整,你马上就不会感觉到困、累和饿了。但这东西能够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肾上腺素,所以你就可以连续几十个小时保持紧急状态,但你的身体并不能够适应这种状态啊,所以,一旦药效过了,你就会感觉到强烈的抑郁和困顿。

那些吸食冰毒的瘾君子,一开始确实可以连续 48 小时寻欢作乐,但当药效一过,他可能就会持续睡上 72 个小时,但就算睡了那么久,他的身体也不会恢复到以前了,这东西对你的神经系统会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病,叫做 “苯丙胺精神病”。这种病人总觉得有人要害他,还会有奇怪的幻听。病因很简单,由于吸食了太多的冰毒,他的神经细胞已经死伤大半了,用通俗的话来讲,由于太多神经细胞死亡,他处于一种神经搭错的状态,已经没有办法对世界产生正确的判断了,这种病人永远不可能被治好。

嗑药的元首

在纳粹的宣传中,元首被塑造成了完人,希特勒既不吸烟,也不喝酒,更是个素食主义者,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希特勒大量吸毒。希特勒可能是有史以来被研究的最多的人了,但有意思的是,那么多浩如烟海的研究,都没有提到希特勒吸毒的事,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希特勒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任何一个吸毒者都需要有一个上家给他供货,那么希特勒的上家是谁呢?就是他的私人医生 ——莫雷尔。私人医生是独立于纳粹体系之外的,他只属于元首一个人,所以就算是盖世太保都没有权力去查他。曾经有希特勒的其他军医想要扳倒莫雷尔,但他们发现,连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都动不了他,只能作罢。

莫雷尔由于某种机缘巧合,认识了希特勒。当时莫雷尔住在柏林,希特勒的纳粹党总部在慕尼黑,希特勒的摄影师霍夫曼由于寻花问柳,不小心染上了性病。这种丑事自然不方便宣扬,所以慕尼黑本地的医生是不能找了,听人说柏林有个叫莫雷尔的私人医生很厉害,就派飞机把他接了过来。莫雷尔发现这就是简单的淋病,于是很快就治好了。

霍夫曼 对于莫雷尔的医术赞不绝口,就在一场晚宴上把此人隆重介绍给了元首。霍夫曼和希特勒关系如此之亲密还有一层原因,霍夫曼的助理爱娃,就是希特勒的情妇。

希特勒有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莫雷尔正确的判断了病因,也提供了正确的药方 ——他朋友研发的一种益生菌。元首身体的迅速好转让他对莫雷尔无比的信任,很快就把他留在了身边,一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

同其他医生相比,莫雷尔最大的特点是敢于大胆用药,在最高峰的时候,他一周要给元首吃 150 片药,打 6-8 次针。其中包括各种荷尔蒙、激素、类固醇,当然也包括各种毒品,比如优可达( Eukodal ),后期则直接上可卡因。

从现有记录来看,元首正式染上毒瘾是从 1941 8 月开始的,当时他感染了痢疾,不得不缺席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这对于一个独裁者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因病缺席,就证明了他不再强大,这样一来,他手下的将军就可以自行其是。斯大林虽然可恶,但距离自己太远,而这些不听话的将军才是眼前的麻烦。

元首要求莫雷尔,无论如何一定不能让他再缺席下一次会议。非常时刻只能非常用药了,莫雷尔的办法是大剂量的 杜冷丁 这和吗啡是差不多的东西。元首果然感觉身体好多了,参加会议的时候一如往常。

此后每次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就必须加大剂量,希特勒很快就进入了上瘾状态,他的身体也迅速的垮了下来。前面我们说过,吸毒者的脑子都不太正常,因为神经细胞死亡太多了,所以神经时常处于搭错状态。

瘾君子通常表现为暴躁、偏执、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并出现幻听和幻视,其中最常见的是被迫害妄想症。此前,希特勒就像其他德国人一样,坚信德国在一战的失败是 “背后被捅了一刀”,因为一战投降前德国的形势很好,在西线,德军占领法国大片领土,而德国本土没有敌军;在东线,俄国退出了战争,并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量领土。投降完全是因为老家失火了,国内发动了起义。

随着二战的形势越来越坏,希特勒特别担心此时再 “被捅一刀”,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必须先下手为强。于是,用氰化氢大规模毒杀犹太人的行动开始了,整个二战期间,纳粹一共杀掉了 600 万犹太人。

瘾君子还会相信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在 1941 年底,当快速灭亡苏联已经无望的时候,希勒特心急如焚,此时相信神秘主义的希姆莱给他献上一条妙计:

他说在遥远的世界之巅 ——西藏,有一块神秘的地方,叫做香巴拉( Cham Bala ),这是世界的轴心。当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沉入大海的时候,一小部分人坐着船,跑去了西藏。如果能派人找到传说中的香巴拉,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神秘力量,并能建造一支“不死军团”。如果我们能颠倒“世界轴心”的话,我们就可以让德国回到 1939 年,改正当年的错误,并重新发动战争。


希姆莱 的这套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希特勒觉得很有创意,所以他立马拍板支持,他们找来一个叫哈勒的登山运动员,同时也是纳粹党员,让他带了一批人去西藏。哈勒在西藏做了某个著名喇嘛的师傅,这个著名喇嘛名字的谐音是 “大癞”。后来有人把这段历史拍成了电影,叫《西藏七年》,但电影里刻意隐瞒了哈勒是纳粹党的事实。下图就是电影截图。


希姆莱的神秘主义必然毫无效果,但这给后世的电影编剧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那些关于纳粹的科幻电影桥段,其实大部分都来自希姆莱的神秘主义实践,比如说:时光倒流回到过去改正错误;寻找香巴拉的神秘力量;打造一支真正的不死军团,或者叫亡灵军团。著名电子游戏《神秘海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