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腾讯科普企鹅号“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这是 Sheldon 的第 127 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 5
MB。
小时候,
大人总是喜欢问我:
“你长大想当什么啊?”
我也总是
(和千千万万的无知幼童一样)
大声回答:
是的,
对科研狗(尤其是青年科研狗)来说,
千难万难,最难的是:
每一年,
都有无数项目
因为缺少经费支持而胎死腹中。
而这其中,
说不定就藏着攻克艾滋病、
移民火星、产生数十亿经济价值、
让全人类免于饥饿……
所必要的技术。
只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出,
谁是那只正在挨饿的、
会下金蛋的鹅。
而每一年,
因为“做科研太穷”
而离开这一领域的青年科研人才,
更是数不胜数。
对科学界来说,
这是更巨大的损失。
每当科研工作者面对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境遇、
为研究资金和生活费而暗暗咬牙时,
都会忍不住升起共同的妄想:
如果有个有钱的爸爸能包养我做科研就好了……
到时候,我就可以:
试剂随便买、仪器随便用、期刊随便订、
试管用完就扔从来不刷(喂!)……
终于有一天,
这个“呼声”传到了一群大佬的耳朵里。
2018年,
腾讯联合14位科学家一起,
斥资10亿元,
发起了“科学探索奖”
。
这是一个公益奖项,
是
专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设立
的,
因为他们正处于科研生涯的“探索期”,
是最缺钱、但又最需要钱的时候。
每年,
专家评审团将选出
50人
,
奖励每人
300万元
。
奖金分
5年
发放,
每年发
60万
元。
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里,
有350多位各领域的专家参与,
充分践行“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
。
获奖人来自9大领域,
覆盖了绝大部分基础学科
和前沿技术领域:
而且,
如果拿了这笔钱,
你不需要做出立即能赚钱的成果。
因为科学探索奖,
是为了鼓励“潜心探索未知世界”,
而探索未来是一份长远的计划。
或许,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我们才能看到成果转化为效益的那天。
(注:
你看,“电磁感应定律”刚发现的时候,法拉第也不知道有啥用。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得靠它来发电。)
同时,
科学探索奖还会为你
搭建交叉学科交流平台,
看看大家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仅有的要求是,
这5年内,
你要向评审委员会汇报你的科研进展。
并且,
你要参与科学探索奖组织的
各种科普活动,
薪火相传,
让更多人走上科学探索之路。
1988年,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多年过去,
我们亲眼看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
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乎每一个市值上亿的产业背后,
都有科技发展在推动着。
我们也更加意识到:
只有科技创新,
才能引领我们的国家往更深更高发展。
11月2日,
首届科学探索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青年科研人员,
获得了首批的每人300万元奖励。
这可是一口气产生了1.5亿元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