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胡润百富
胡润百富旗下拥有杂志《胡润百富》月刊、《名校指南》、《胡润马道》、《擎》四本杂志和胡润研究院以及一个专门为中国企业家和高收入人士进行商务活动策划的部门。《胡润百富》杂志目标读者为中国富有的精英人士。杂志影响深远,被公认为国内追踪记录中国财富人士消费习惯和趋势的权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在新加坡呆久了,回中国都不习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胡润百富

吃货们又立一功!“辣条一哥”冲刺上市!估值或达700亿元

胡润百富  · 公众号  ·  · 2021-05-14 18:42

正文


估计很多人都没想到,以做辣条起家的企业——卫龙,准备上市了,估值高达700亿元。其实早在2020年便有消息称,卫龙食品与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合作,计划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IPO。



有媒体报道,在递交IPO申请前,CPE(中信产业基金)、高瓴资本联合领投35.6亿元,腾讯投资、云锋基金、红杉资本、天壹资本、厚生资本、海松资本等机构联合入股,认购火爆遭机构哄抢,不少有意向投资机构未获得份额。
据悉,卫龙的Pre-IPO投后估值高达70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甚至超过洽洽267亿元)+三只松鼠(207亿元)+良品铺子(199亿元)截至5月12日收盘市值的总和。

估值


估值700亿元可不是小数目,现在A股缺少同类企业,但生产零食的洽洽市值为267亿元,三只松鼠199亿元。


2018-2020年卫龙分别收入27.52亿元、33.85亿元和41.2亿元。2018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该增速远超国内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


2018年至2020年,公司年内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和8.19亿元,逐年增长。此外,公司净利润率在2020年达到19.9%,远高于2020年国内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资本市场很看重净利润率,盈利能力强。虽然都是卖货,但是净利润率高,显然能给股东带来更高回报。
卫龙以700亿元估值来计算,PE为88倍。过去一年A股食品零食类企业整体估值多数在40~100倍左右,卫龙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招股后不缺钱,和一些日用消费类公司蓝月亮类似,上市前向原股东分红派系。卫龙计划在2021年5月4日,向现有股东(不包括前投资者)宣派股息5.60亿元,且计划于2021年5月派付该股息。
根据招股书,2020年,辣味休闲食品市场占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市场份额的20.3%。卫龙在国内约3000家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在中国经营业务的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11位,并在所有本土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七位,按零售额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2%。

但是在辣味休闲食品上,按2020年零售额计,卫龙在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5.7%,按零售额计是第二大参与者的3.8倍,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公司客户主要为线下及在线经销商,其次为从公司在线自营店购物的个人消费者。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转变,卫龙将渠道扩张至商超、连锁便利店、电商等方面。公司表示,线上渠道的收益由2019年的2.51亿元增至2020年的3.82亿元,增长52.2%。2020年卫龙有超过九成的收入由线下渠道获得,线上渠道占比为9.3%。
卫龙的消费人群中,95.0%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
2020年,卫龙有2个品类的年度零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4个单品的年度零售额超过5亿元。

崛起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卫龙由刘卫平、刘福友两兄弟于1999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辣味面制品(即辣条)品牌。2004年,刘卫平成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成立公司的辣条企业。目前卫龙食品已打造出面制品、豆制品、魔芋制品、蔬菜制品四大类几十种产品,并着重打造旗下第二大明星单品——魔芋爽,同时进入卤制品、海味素菜等细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辣条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央视揭露了平江县一家辣条厂违法添加违禁添加剂。从这之后,辣条被“魔化”之路正式开启,由于缺乏行业规范与相应的条例规定,许多黑作坊生产了大量不达标的辣条。一时间,辣条的负面新闻满天飞:“从用脚踩入味,到用卫生纸做的,以及辣条里面含有塑料。”
此后,整个辣条行业一落千丈,但卫龙却逆流而上。
一方面,在供应链上投入重金,提高产能。另一方面,卫龙通过营销手段来打造树立卫生、安全的辣条品牌形象。最重要的是,卫龙赶上了辣条网红的热潮。
2014年,一则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刷屏。视频中一名外教在接过中国留学生的辣条后,好奇地吃了起来,并爱上了辣条。曾经被认为是“垃圾食品”的辣条,竟然火到海外,与老干妈分庭抗礼。
在此之后,卫龙在营销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卫龙相继入驻社交、电商平台,并在蹭热点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2015-2016年间,卫龙的多场营销动作均为其收获了巨大的流量关注,一时之间成为了流量的新宠儿。

辣条一哥也发愁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卫龙坐稳了辣条界老大的宝座,并因此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卫龙就可以安枕而卧了,因为市场竞争是残酷的。随着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休闲食品赛道。为了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卫龙还需要克服多个困难。
一方面是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而卫龙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虽然除了辣条之外,卫龙还推出了豆制品、魔芋制品、蔬菜制品等众多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市场反应,远远不及其核心产品,在其他零食品类中竞争力较为薄弱,并不具备优势。有数据显示,2020年卫龙营收达41.3亿元,其中魔芋制品占比28%,调味面制品(即辣条)占比59%,超总体营收的一半。
另一方面是良品铺子等零食品牌进军辣条领域,也给卫龙的核心业务带来了冲击。辣条行业因具有入行门槛低,利润高的特点,而吸引了众多休闲零食巨头的进入。比如,良品铺子推出“口红”辣条,不但能吃还能上色,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三只松鼠则推出“约辣”系列,仅仅用时7个月,就实现了480万的销量。
盐津铺子则主打粗粮辣条,推出“小新王子”这一辣条品牌,并邀请知名男星林更新为其代言,2018年其辣条收入为35.5万元;2019年辣条收入为4941万元,同比增长138倍;2020年的辣条营收更是达到了5043万元。虽然这些品牌的辣条业务营收,还远远比不上卫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走了卫龙的部分蛋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