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虎财富
金融行业最观点鲜明的阵地,坐看风云变幻。这里有金融大鳄,也有散户小白,这里有经济学家,也有草根网红。这里就是财富交流的乐土,大家统统放下架子,一起来看清这个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全国的大城市,都在为错过DeepSeek彻夜难眠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宁德时代递表港交所 ... ·  昨天  
第一财经  ·  美国两架飞机相撞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机票价不得低于200元?多家航司这样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虎财富

券商内部最新秘文:市值管理路全封了不要怕,股东出货最快路径的六大新玩法都在这里!

老虎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5 18:34

正文

| 金融·生活·八卦 |

金融圈生活方式发现者

导读

最近一个月股市跌跌不休,证监也动作频频,最新出台的减持新规让股市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本着“活着”的精神,大家要继续坚持呐,在这里给大家送上应对新规的6种处理办法。


这是一篇迟到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操盘手的自白。作为一名曾在边缘金融行业游走多年,如今加入某上市公司,成为一名专门为A股富豪出主意怎么搞市值管理的屌丝,最近看到证监会颁布的全方位堵减持漏洞的减持新规时,心情可谓一波三折,而券商实则早已准备好了几个减持玩法,赶紧了解下。


1


借助曾经的“中国梦牛市”,老板用“互联网+”包装了个概念公司,智慧产业、人工智能、XX中国大脑,注入上市公司,市值一年间暴涨十几倍,从进百亿俱乐部还差10年努力光景,一下子冲到千亿俱乐部门口。通过上述资本运作后,老板对上市公司持股约六成,身价约五六百亿,亦从某五线不知名城市的知名富豪挺进胡润大陆富豪榜前250名。


虽然老板在国内各大富豪排行榜均有上榜,但实际上,这些财富对他来说都只是数字财富而已,说得好听点儿,这叫做可变现金融资产,说得难听点儿,这些钱都是账面数字而已。而且,坐拥500亿的身家,但仍在为几千万流动资金发愁的富豪,恐怕远不止我老板一位。


话说,按照原来的规定,老板的股份将在2018年迎来解禁。老板的股票终于有了变成现金的机会。尽管2015年,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完美避开了三轮股灾,但股价并没有一飞冲天,反而今年以来不断下探新低。但是,瘦死的骆驼终究还是比马大,所以,尽管股价不太理想,但一个月前,我还是在替老板筹划是不是能通过发个50亿元的可交债先套现“一丢丢”,让老板也实现一下个人理想以及改善一点儿家人生活质量。


2


不过,这个本该举家划龙舟、吃粽子的节日,老板却显得有些忧愁。因为证监会在端午节前发了一个减持的新规。新规规定,大股东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一年最多减持4%。而且,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导致丧失大股东身份的。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6个月内继续遵守减持比例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OMG!


老板可是有百分之六七十股份的主儿,这得减持到猴年马月去呢!老板还有动力做高股价吗?还有钱请我做他的市值管理顾问吗?


哭晕!


我替老板算了一笔账。如果顺利,老板每年的4%股份能够顺顺利利得以减持,先不说价格,光是减持一半,就要7-8年,减持变现的钱完全赶不上花啊!


所以,如果不考虑我个人对于老板的价值,我想大多数股民看到关于减持新规的反应是欢呼雀跃的。今天早盘,次新股板块率先大涨,虽然涨势维持的动力不足,股价表现并不如预期中好,但消息有利于减少市场抛压,从这点上来说,对于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不能不算是一则利好。


想到这儿,我不禁开始同情富豪榜上的富豪了。因为,现在的富豪榜基本上都是按照老板们持有的市值来计算身价的。


3


朱民当年在中国银行任副行长的时候,曾经写过一本书:《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当时书中提到,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这些资产都属于虚拟资产,而这些虚拟资产并非完全等于实际的财富。要转变成实际的财富,要经过“有效转化”:一是虚拟资产可以自由地转化成实物商品和服务,在人们持有虚拟资产和商品之间不存在转换障碍;二是一定数量的虚拟资产能够购买的实物商品和服务是不变的。当虚拟资产具备了上述两个有效性条件时,概念财富和社会实体的财富才是完全等价的。


而现在,股票和现金之间存在转换障碍,概念财富是否还能够成为计算富豪们身价的基础,真的可能需要再看了。


大股东密集减持股票,对资本市场的冲击确实是存在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个人财富组成中,概念财富占的比重越大,当概念财富向实体财富回归时对个人的影响就会越大,对个人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越大。当个人预期其持有的概念财富未来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实体财富时,个人会急切地将持有的虚拟资产变现。从整个社会而言,社会成员大量地抛售虚拟资产必将引起虚拟资产的大幅贬值,也就是汇率、利率和股价等部分或全部金融指标急剧恶化,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朱民就机智地看透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按照新规,基本上是把现在的“市值管理”路全封了,市值管理还有得搞咩?跨界并购、定增配套融资;一级市场做局,二级市场套现;二级市场增持、大宗交易减持……近些年市面儿上流行的基本已成标配的市值管理套餐——大宗交易全废了,接近PRE-IPO套利的并购定增重度残废了,我还能为老板出些啥主意?


沉思了整个假期,深觉江郎才尽,欲择良木而栖——在没变过主业、行业空间稳定增长,利润率高又稳的公司里踅摸踅摸——不管是发工资的公司还是买买股票,我都准备换了!


以上是广大从业者都会碰到的难题,而为了挣钱,其实券商已经想出了应对新政的办法:

(1)持股比例不超过1%:可通过集中竞价一次性减持股份,最快用时1个交易日;


(2)持股比例超过1%但不超过2%:在两个90天内分两次集中竞价卖出,退出时间最快91天;


(3)持股比例超过2%但不超过4%:可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A,余下用(2)中的方法退出;A持有6个月后集中竞价卖出,从大宗交易接盘日算起,退出时间最快180多天;


(4)持股比例超过4%但不到5%:可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A。剩下3%分别通过3次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退出时间最快181天;


(5)持股比例5%以上但不超过7%:将其中的5%协议转让给C,并同时向证监会报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最快第15日集中竞价卖出1%,最快第105日卖出余下的部分;


C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B,B持有6个月后集中竞价卖出,C在第2日以后向证监会报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最快第16日集中竞价卖出1%,第106日集中竞价卖出1%,196日集中竞价再卖出1%。最快退出时间196天;


(6)持股比例超过7%的股权:可以同样的方法类推,可以是(1)、(2)、(3)、(4)等方法加上5%股权的倍数协议转让,意思就是不论多少的股权比例,都可以拆成一个一个5%股权来进行减持;


如:持股比例超过7%但不到9%股权:将其中2%大宗交易给A,将其中的5%协议转让给C,并同时向证监会报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最快第15日集中竞价卖出1%,最快第105日卖出余下的部分;


C将其中的2%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B,B持有6个月后集中竞价卖出,C在第2日以后向证监会报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最快第16日集中竞价卖出1%,第106日集中竞价卖出1%,196日集中竞价再卖出1%;A持有6个月后集中竞价卖出;全部股份减持最快退出时间190多天。


持股9%以上比例的股份,以同样的方法类推,考虑到交易成本,假设每一次寻求(或确定)交易对手方都需要3-6个月时间,那么理论上来说,不论多大规模的股权,实现最终减持的时间不会超过18个月。


此外,对于非公开发行股份,由于非公开发行股票要求12个月内不能通过集中竞价卖出超过50%,如果希望12个月内减持完毕,不超过2%的非公开发行持有方需要采用大宗交易方式,大宗交易受让方持有6个月后再集中竞价卖出。


看完这样的减持攻略,是不是有种"秘籍在手,减持不愁"的感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