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行业】
【一】
武广,沪杭,沪昆,沪甬4条高铁的票价将于6月份开始涨价19-20%。
一季度水电煤也都涨价,券商测算水电煤这些公用事业涨价对CPI的贡献为0.2-0.4%。
目前看这些公共服务的涨价,大概可以把CPI拉上来,通缩倒是不用担心。
涨价原因很简单,之前这些公用事业都是靠补贴的,补贴的来源来自卖地收入。
等于是买房少数人的给所有人补贴,现在地不好卖了,补贴就没了,这钱需要大家一起出。
【二】
巴菲特中期避险意味浓厚。
一季度现金创新高。
伯克希尔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关键数据如下:
一季度营收898.69亿美元,同比增长5.2%,市场预期为859.2亿美元,去年同期的营收曾同比增长20.5%至853.93亿美元。
一季度净利润达127.02亿美元,市场预期为98.92亿美元,但较去年同期翻了五倍多的355亿美元回落64%。一季度净利润主要受对苹果等总值逾3700亿美元股票投资组合的账面收益18.8亿美元的推动。
一季度运营收入为112.2亿美元,环比增长32%,同比也增长近39%,去年同期曾增长12.6%至80.65亿美元。
一季度保险投资运营收入26亿美元,环比下降5.8%。
一季度铁路业务营收11.4亿美元,环比下降16%。
一季度现金储备达18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末持有1354亿美元的苹果股票相当于约 7.9 亿股,
意味着伯克希尔将苹果股份削减约13%。
截至一季度末,苹果公司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持股。
【三】
全球最大的锰矿生产企业South32旗下主力锰矿运营中断,预计将减少2024年全球锰矿供应10%以上,减少国内每月锰矿进口量约30万吨,2024年锰矿供应存在严重短缺风险。
全球锰矿供应量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南非、加蓬和澳大利亚,产量占比分别为36%、23%和17%,中国占比5%。
储量方面,南非、巴西和中国分别占比38%、16%和16%,尽管我国锰矿储量在全球占比排名前三,但品位较低,矿体深度较深,开采成本较高。
因此我国大量进口海外中高品位锰矿石,锰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90%。海外南非,加蓬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生产国锰矿的品位较高,且储量丰富。
锰在电池材料中的应用呈现加速趋势,锰矿价格大幅上涨有望带动板块关注度提升,建议关注国内具有锰矿资源和锰材料生产布局的公司。
【四】
生物制造最核心的方向就是基因和细胞治疗(生物皇冠)和合成生物学,新的方向就是合成生物学。
事件驱动:4月26日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
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合成生物并不是一个新东西,一直以来政策都还是有的,恰巧这么一个时间节点,信息全面全网发酵,得到市场资金认可,开始持续炒作的一个市场小热点方向。
合成生物对比低空经济,都是从市场底部开始暴涨的时候走出来的,政策方向不断释放刺激,但是我们认为,高度明显达不到低空经济的。
采取短线套利快进快出的策略。
【主线热点】
短期海外资产波动带来的外溢效应,AH股核心资产估值性价比显现,尤其是在评级上调之后,港股和北向都出现明显的资金加速回流迹象。
4月23日,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发表新兴市场股票策略观点,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至超配,这一评级变动传递出对中国市场整体基本面,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盈利前景等多方面的积极判断。
4月23日至今,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3%,全球领先,同时陆股通累计净流入近400亿,平均每日净买入60亿。
外资的回流直接驱动核心资产上涨。
中期长钱增持+监管新规凸显核心资产价值,带来核心资产重估。
一方面,经过去年的连续调整之后,核心资产估值又回到相对低估的状态,沪深300ETF等长钱再次涌入,驱动核心资产估值提升,类似2016年和2018年两轮大调整之后,都会迎来一轮核心资产的估值回升过程,说白了就是长钱抄底核心资产。
另一方面,刚出的监管新规,使得有持续盈利能力+分红能力的核心资产的稀缺性凸显。
今天盘面就很明显,核心资产权重股大涨,而ST板块大面积跌停,这是一个新阶段的信号。
新一轮的核心资产是什么?
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性,这是长钱最关注的,具体表现就是持续的盈利能力。一家公司今年增速40%,明年预期增速-20%,后年增速50%,而另一家公司今年增速15%,明年增速15%,后年增速15%,长钱毫无疑问会选后者,因为对于长钱而言最关键的是不犯错。
在持续的盈利能力面前,估值也可以往后靠,典型的案例就是上一轮核心资产牛市中的海天味业,每年增速也就20%,但是估值可以买到100倍,这就是持续盈利能力的魅力。
当然,这一轮核心资产考核还得加上分红,因为今年分红的地位被进一步拔高了。
有机构明确提出,新一轮核心资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5%增速+3%的股息率。
其次,当确定性被充分定价之后,如果有进一步的资金外溢,那高景气,高成长的产业也会被当做核心资产持续买入,类似在上一轮核心资产牛市后期崛起的新能源。
总结来说,,
如果说2017年是核心资产1.0,2019-2022是核心资产2.0,那这一轮就是核心资产3.0。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增量资金持续流入。(资料来源:研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