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错版币铜钱银币收藏价格表
错版币铜钱银币收藏价格表为您提供错版币、铜币、银币免费鉴定交易,错版币图片和价格分析、铜币图片和价格分析、银币图片和价格分析,让您了解最新的错版币、铜币、银币收藏鉴定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视频长天新闻  ·  什么?下周江西最高温27℃? ·  6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最高26℃!吉安天气即将大反转!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错版币铜钱银币收藏价格表

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 累世遗珍(一)

错版币铜钱银币收藏价格表  · 公众号  ·  · 2020-02-18 18:27

正文


哥窑传世


窑灰青釉胆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器物除碗、盘、洗等以外,其他多为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如鼎式炉、簋式炉、贯耳瓶等,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感。目前,它们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上海博物馆等单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一些古代墓葬、窖藏和瓷窑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青釉带开片的瓷器,为进一步厘清哥窑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典型传世与出土哥窑赏析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外底錾刻有乾隆皇帝咏哥窑御制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


此件鱼耳炉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之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盘通体作14瓣菊花形,弧腹,圈足。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被“金丝铁线”般开片纹所分割。足底无釉,露出黑色胎骨。


中国古代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在设计陶瓷造型时,善于从大自然动、植物中获得灵感,蛙形、虎形、葵花形、菊花形等造型屡见不鲜。这件菊瓣式盘造型规整,青灰色釉素裹,交织如网的开片纹妙趣天成,堪称古陶瓷模仿花朵造型的典范。


哥官窑型传世


那么展览所说的哥(官)窑和哥窑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分别提出来,大家熟知的很多人都认为哥窑只是仅存于宋代,其实不全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江苏南京明初汪兴祖墓、北京元大都遗址等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灰青釉带开片的瓷器。人们发现这类瓷器与传世哥窑或官窑瓷器有别,而与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出土瓷片标本特征相似,因此将其认作元代“哥(官)窑型”产品。这为进一步厘清哥窑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哥(官)窑历史猜测


老虎洞窑址出土哥釉高足杯残件


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中的记载:“乙未冬(公元1355年)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就是说他在杭州的市场上买了一个香鼎,是“哥哥洞窑”的。看着挺新,但又觉得像旧的,看到的人很疑惑。正好碰到一个老头儿叫王德翁,他说最近哥哥窑烧得特别像古官窑,得仔细看,好好辨别。而老虎洞遗址的发掘研究,恰好可以和这段关于“哥哥洞窑”最早的记录相印证。老虎洞的宋代层中发掘出来的瓷器属于南宋的官窑,而在它的元代层上,挖掘出土了大量带“八思巴文”的窑具,和传世哥窑相类似。


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出土哥窑瓷片


通过以上种种证据表白,元代烧制官类瓷器是明确无误的,元代贵族使用官类瓷器也是有考古证据,至于元代宫廷礼器瓷器沿用前朝旧制,《元史》卷七十四的记载这一史料非常重要。虽然并不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但是依然可以推断元代早期宫廷礼器瓷器沿用前朝旧制(杂宋金祭器而用之)是存在的。


哥(官窑)特点



元代《至正直记》所提的元代哥窑器确有其物,但与宋器大不相同,其胎体泛松且色灰黄,釉多呈浅灰白色,釉粗较薄,混浊无光,开裂细小纹片,视之似觉火候不够。其特征恰如明洪武《格古要论》所称“成对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实物见于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品双戟耳炉,以及明早期墓葬出土的成对器物。


哥(官)窑型瓷器赏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