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学界的9527
野史未必就“野”,正史未必就“正”,闲谈历史,观兴衰;精研兴衰,知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星巴克中国回应全球裁员千人 ·  13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依然的神仙 ... ·  2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家里不建议安装摄像头?民警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学界的9527

苏轼为嘲笑佛印,出一个上联:狗啃河上骨!佛印对出的下联很经典

史学界的9527  · 公众号  ·  · 2018-08-13 23:59

正文

苏轼以极为耀眼的才华,碾压同时代绝大多数文人,写词是他的拿手绝活,散文功底也称得上一骑绝尘。除了诗词和散文,苏轼还有一个强项,即擅长对对子,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一般人绝非其对手。自信源于实力,当年辽国使者出对联为难大宋群臣,苏轼立马站出来有力回击,挽回朝廷之颜面,也让同僚见识到他的才气。


有句古话说得好,山外有山有外有人,不论一个人多么强大,都要尽可能地保持低调,否则早晚都会被打脸。多年间,苏轼经常与人切磋对联,基本都是大胜而归,甚至有时会有独孤求败的感觉。纵观苏轼一生,只有两个人能跟他一决高下,他们分别是王安石和僧人佛印。

王安石虽然与苏轼的政见不同,却非常欣赏他的才学,苏轼身陷囹圄之时,差点小命不保,王安石给皇帝写信替他求情,使他躲过一劫。据说,王安石也是对联方面的高手,他曾给苏轼连出三个上联,结果苏轼一个都没对出来,郁闷的很长时间。


再来看一下佛印,他与其他和尚不同,性格开朗、为人幽默,文学修养极高,假如不出家当和尚,或许在北宋的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生能得到一知己,即可称得上荣幸。宦海沉浮的苏轼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佛印,两人志趣相同,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既然关系很铁,加上苏轼和佛印都很幽默,时不时地开对方的玩笑,从来不会闹别扭。一个秋天的傍晚,多日未见的二人,相约到河边野炊,喝着酒(佛印以茶代酒)、吃着菜,享受徐徐吹来的清风,小日子过得相当惬意。过了一会,有人牵着狗到这里散步,苏轼嘴角略微上扬,想到很有趣的上联。

佛印对苏轼太了解了,看到它这般表情,十有八九要出招刁难自己。果不其然,苏轼指着刚刚过去的那条狗,并且深情望着佛印,一本正经地说出上联:狗啃河上骨!“河上”乃和尚的谐音,此时此情,只要不是太傻,就能听出苏轼明显在嘲笑佛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