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小米SU7 Ultra曝光,多款新品同台发布 ·  11 小时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财政部11号文 ·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盗用身份证,“贷”价惨重! ·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盗用身份证,“贷”价惨重! ·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麦星投资2025年实习生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我只会老老实实做事,当然赚不到钱咯”?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9-04-09 20:22

正文

有一种调调,我一直有种说不上来的抵触感。比如说吧,有个别从事心理咨询的同行,尤其是后辈,嘴边挂着这么一句话:「反正在我们这个行业,老实本分的人都赚不到钱……」我听到这种话,一定要怼一句:「那你还是考虑下转行吧。」

这有点得罪人,但还是忍不住。

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会从第一节课就问:「你们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五年以后要怎么样?三年呢?一年呢?」 把自己想要什么搞清楚,这是最重要的,自己为自己想要的负责。 如果目标就是赚钱,没问题,那就做一个赚钱的心理咨询师好了。我们考虑一下怎么做,需要学习哪些技能。

你想要,你就去拿。多简单。

在我的经验中,绝大多数人不是只想要赚钱。我们想要的更多:想要专业积累,想助人,想活得轻松自在,还想要好名声,所以要付出得更多。有时需要放弃短期内的变现。这也很清楚:你想要什么,暂时舍弃什么,自己可以权衡。「我不优先考虑赚钱,因为我更重视专业积累……」很棒,说这个话的人是清楚的。而不是说:「我这人只会老老实实做事,当然赚不到钱咯……」

后面这种说法,有一种自怜的气味。首先他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假如真的满意,他的语气就不至于这么酸。 他想赚钱,同时又把「赚不到钱」这件事说成自己的一个被动境遇 :世道如此,环境如此,并非我可以决定的,我根本没得选,你说是不是很可怜。——通过把责任推给外界,他合理化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状态,甚至于某种美化。

合理化很可怕,美化更可怕。

相比而言,一个人这一刻活得如不如意反倒没什么,那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有希望改变。而他一旦开始美化他的不如意,就很难再有希望了。

从始至终,他的精力都集中在「证明现状是合理的 / 好的」上面,然而他又不真的满意现状。他心里不服,却始终不看向改变的可能性。 他怜惜着,呵护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状态,自己跟自己拧巴。 ——处在永远自怜的骄傲中。

自怜可以表现得很骄傲。并不只有那些时刻长吁短叹,自怨自艾的人才是自怜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自怜一段时间以后,都会发展出各种方式自我宽解,有时候甚至看起来像某种「自我接纳」,相当地超然, love and peace

但是接触起来,又相当不对劲。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人看起来很自我接纳,给自己贴了各种标签:「反正我是一个毫无天赋的人」,「我又不是富二代」,「我的大学是一个烂学校,跟那些 985/211 没法比」,这样就平和了吗?他们的眼睛又始终盯在自己想要而要不到的部分。比方说,赚钱。他们需要钱,但是他们又不想争取赚钱。你说他有一个清楚的自我定位吧,他活得并不好,并不是接受了没钱就安然享受自己的小日子。他始终在拿没钱说事,说什么「谁让这个社会只认学历呢……」心里憋着一团火。

你说,这是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不自怜的人,他也知道「我学历不行」,可是他说这句话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他想赚钱啊,那他就去琢磨: 学历不行的人怎么才能赚钱?

倒不是说什么都必须争取。可是 放弃的理由最好只有一个,就是你选择放弃,为了更重要的目标。 我十几年前跟德国老师学心理治疗,想去德国深造,观摩他们的工作。可是他们工作时说德语,我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谁叫我不会德语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别人问我想没想过去德国学习,我都回答得飞快:「没有,我不会德语。」不怕大家笑话,那时的思维方式就挺自怜的。

你看,不怪我,只是现实不允许……

你可以想象,总有一天,会有人问到真相:「你不会德语,但你为什么不学?」我就无言以对。我太老了?太笨了?没有能力掌握一门新的语言?都不是。真实的原因是我做了权衡,决定去做更喜欢的事,不想为了出国学习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所以,现在我的回答是:「 因为我更想做别的。

这样一回答,我心里就清楚了。这件事有了一个明确的位置,我也不再有怨言。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为此舍弃了什么。我就在为自己负责。一个人自怜起来是拒绝负责的。他觉得「自己」很脆弱,必须用免责的说法来保护它:「不是我的问题,都是外部条件不允许」,这样「我」就是安全的,无辜的。一旦有人说「你可以想办法去做啊」,那怎么行!等于是否定了自己。

我教家庭治疗,说要邀请一家人一起咨询,就有人问:「可是有的家人就是不肯来啊?」我说夫妻之间要加强沟通,有人就说:「可是我说这个话,人家不爱听啊。」我说那要不然别做啦,这些人说:「不做?可是不做赚不到钱啊。」

每句话都像一个怀才不遇,一筹莫展的受害者。

怎么办呢?我现在会换一种问话套路。

改变我的句式。他只想解释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而我需要把他做不到的陈述换成肯定的问法,追问他:「 你要怎么才能做到?需要什么条件?

我告诉他们,如果丈夫说「我没办法跟老婆沟通,她拒绝沟通」,我就问:「你要怎么才能争取一次沟通?」他摇头:「我做不到。」我问:「要怎样才能做到?」他说:「除非有人当中间人,但是……」我再问:「谁有可能当你们的中间人呢?」他或许顽抗到底,说:「她是有个好朋友,但人家不可能帮我。」

我再怎么问呢,估计大家也猜到了。

我问:「 你要怎么才能让她愿意帮你?

不要小看这个句式转换。我学习这个套路,用了将近一年。套路本身不难,难点在于我们常常会被自怜的心态欺骗,就会跟着一起接受「他做不到」,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会德语啦,别人不配合啦,时机不合适啦……总而言之,问题它就是无解的,跟自己本身无关。我们很容易跟着说「也对……你的情况确实没办法」。 他运用这个逻辑有多纯熟,你想挣脱这个逻辑就有多难。

重要的永远是「做到」,怎样做到。

而不是它「为什么做不到」。 不值得浪费精力去证明一件事为什么做不到。证明有什么难的? 随随便便都可以找到一百多个理由,我们都太擅长了。

没钱啊,没时间啊,没选对专业啊,起步晚了,错过了红利期,大环境不好啊……

如果问题在于没钱,那我们就赚钱。你想赚多少钱,100万?好。那就问自己:「你要怎么做才能赚到100万?」这时候——当然了——那个自怜的自己又会跳出来:「开什么玩笑!你当我是富二代吗?钱哪有那么好赚?」

你看,总还是想证明自己「做不到」。

无辜又可怜,需要抱抱的那种可怜。

别抱,接着问:「跑题了,我问的是怎么才能赚到?」听到这种问题通常会很烦躁:「我都说了赚不到,那就是赚不到!再问下去有什么用?」

只有非常非常坚定,才可以不受这种心态摆布,继续问:「你还在强调赚不到,但是万一呢?万一你非赚到100万不可,最可行的方法是什么?」

你也许叹口气说:「除非我做到月入5万。」

很好!虽然用的语气像是在反讽,可是换一个角度看,你正在不情不愿地考虑一种(并非那么不可实现的)可能性。听到「除非」之后,大可以对着它后面的句子再问:「怎么样才可以做到月入5万呢,需要从现在开始做什么?」

你怎么想?你可以语带挖苦地说,那是在痴人说梦。或者你也可以认真想想,你要有一个大致的职业规划,有没有可能升职加薪?怎么做?如果在这个公司做不到月入5万,要不要换一个公司?如果这个行业不能月入5万,怎么换到其它行业?也许用业余时间做一些高回报的副业?写一篇文章,或者拍一段短视频?业余授课,分享你擅长的技能?制订一份可靠的长期理财计划?一开始可能没什么吸引力,但每个月开源节流,雪球会越滚越大……

这样想,你会开始找到一点可能性。

这些思考是逼出来的。 我们惯性的考虑总是先可怜自己,而不是实现目标 :从哪里入手,花多少时间,多少成本,有多大的概率成功,如何做好风险防控。目标很遥远,实现的概率不确定。但除非我们开始思考它,才会让概率提高一点。

直视目标,你才会向目标靠近一步。

很多人都以赚钱为目标。

但多少人有勇气直视这个目标呢?我们的精力有多少真正花在「怎么赚钱」上,又有多少是在隐隐自证「我这样的人,反正也不可能赚大钱了」?

我没有积蓄,没有背景,工资不高,孤身无靠,我也不懂赚钱那些门道……反正找理由的话,理由多的是。可怜的哦。 但如果你看到这里,已经不想再继续可怜自己了,你把注意力放回到目标本身,你才真的开始为赚钱这件事本身而改变。

这是一种思考方式的蜕变。

我们常说,有钱不只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思维习惯。这种思维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跟「自己」有关的执念,把焦点投放到目标本身。看似困难的目标,也可以拆解成具体的步骤,一步一步实现,而不是用各种形式证明自己做不到,自我哀怜。

为了培养这种思维习惯,我和中国最大的在线理财教育机构—— 长投学堂 合作,推荐给大家一个有两百万人参加,反馈极佳的理财训练营。

理财教育的意思,表面看是一步一步教你打理手头的钱,实现财富的增速积累,但背后的本质,就是转化你对待财富的方式,依靠智慧、耐心,和勇气,脚踏实地地实现一个长期目标。长投学堂一直在做这样的事。他们的 《14天小白理财训练营》已经开到70期,累计帮助了来自全国356个城市 200万+用户, 从零开始,迈出理财第一步。

当然,前提是你决定迈出这一步。

▼来自一线学员的课程评价~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话是这么说,你可能还会犹豫:

学费很贵吧,我哪有那么多钱,平时上班没时间,这种线上学习也不一定有效果……

你想可怜自己,理由总是有的。这门课的学费只要 9 元,刷手机的时候就可以拿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已经上过课,他们的反馈证明了学习的效果。但是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总可以找到理由让一个人继续犹豫下去。

十年前学习理财的人,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十年。

五年前起步的人,现在也积累了五年。

而五年十年后,你是否也是他们?就看现在了。

拉到文末抢先加入课程

长投学堂的创始人之一是理财大V水湄物语。她30岁开始学习理财, 40岁之前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年理财收入超过普通人10年的工资。

如今她是豆瓣15万+粉丝理财大V,也是喜马拉雅 / 在行 / 分答资深理财专家。持续写了10年理财文章,她的女性理财入门书《30岁前的每一天》,常年位居畅销榜。

2011年,水湄物语与先生一起创立了帮助小白学习理财知识的长投学堂。

2018年9月初,长投学堂完成1亿元A轮融资 ,以专业的师资团队、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高效的运营模式,帮助更多人实现财务自由。

让0基础的普通人,也能掌握理财的奥秘。

适合人群&你将得到

▶ 零基础,完全不懂理财?

——简单几招,教你轻松跑赢通货膨胀。

▶ 月光族,每月吃土?

——告别死工资,让钱为你工作!

▶ 信用卡奴,工资都还给银行?

——学会用信用卡薅羊毛,卡奴变成卡神。

▶ 盲目投资,投资凭感觉?

——宝妈/职场新人/学生党,不同人群定制化理财方案。

▌学习时间

很灵活,集中答疑都是晚上,如果错过还可以回听录音。有疑问的话班主任和助教在学习群都会及时解答。

▌授课方式

课程配置:经典课程+班主任+助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Wind万得  ·  小米SU7 Ultra曝光,多款新品同台发布
11 小时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财政部11号文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盗用身份证,“贷”价惨重!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盗用身份证,“贷”价惨重!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麦星投资2025年实习生招聘
3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E 言堂┇大学生主动告别剩下的假期生活 积极找工作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