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讯
1.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社会办医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新华社)
2.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慢病之一。近日,《中国肥胖预防与控制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从技术层面提供全面的参考。(新华网)
3.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正式发布,《指南》中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管理提供了八大推荐意见:①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②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③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④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⑤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⑥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⑦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⑧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新华网)
4.在当下中国,人们对视觉健康危机可能严重低估了。实际上,青少年近视发病情况正在逐年恶化,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高达7亿人,患有高度近视的人口将达到5000万左右。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都可能面临较大缺口。(人民日报)
5.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公众的健康养老需求日益增长,老年健康管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近日,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表示,为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建立老年病大数据平台是题中之义,“了解我国老年人总体的健康状况、生理指标、慢性疾病谱等信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大数据平台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为重大老年疾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卫生政策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新华网)
6.人工智能在最近两年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热点词汇。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全景图上,服务型机器人更是前景广阔。而在以专业性及严肃性著称的医疗领域,拥有“三头四臂”的机器人也可以进行外科手术。近日,“世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直播大会”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开幕。两天时间里,三位世界级微创手术专家为公众以及业内同道带来三场精彩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直播演示,为大家揭秘机器人做手术的全过程。(中新网)
7.吹气就能查幽门螺杆菌?医生:不能完全取代胃镜。如果出现胃部等上消化道症状时,筛查的首选方法还是胃镜。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一个病因而已,而且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有很多种,不做胃镜的话,无法排除胃癌的可能。如果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那么不论有没有症状,我们都建议先做胃镜,再决定是否杀菌。(南方日报)
8.小龙虾加啤酒诱发痛风?专家介绍,此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其实不止小龙虾,其他一些鱼虾类的海鲜以及火锅串串等与啤酒同食,都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尤其血中尿酸含量较高的人群,更不建议两者同时食用。(成都日报)
9.虽然越来越多成年人爱上了纯果汁,但对小朋友们来说,比起喝果汁,吃水果才是更好地摄取纤维素、维生素C的方式。而12年前,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儿科博士Terrill Bravender就曾谈到,过多的果汁摄入正在破坏孩子们体内能量和营养平衡。而报告调研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2到18岁青少年会透过喝果汁来取代吃水果。而这导致他们缺乏日常所需纤维素和摄取过多的热量。(界面)
10.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23日在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成为自1948年世卫组织成立以来,首位来自非洲地区的总干事。现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将于今年6月30日卸任,阿达诺姆将于7月1日就职。(新华社)
11.近日,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其个人博客“盖茨笔记”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给大学毕业生的寄语。比尔·盖茨在其中谈到当下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机会存在于三个领域——人工智能、能源以及生物科学。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使人们生活更有效率和具有创造力;而能源革命对消除贫困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生物科学则可以让人类活得更长久和健康。(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