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大数据
打造中国最专业的网络大数据科学门户网站,提供新闻动态、研究资料、测量工具、数据报告、在线测量等各项信息及服务,供IDC,CDN,ICP和普通大众共同学习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立信媒介研究  ·  【融媒数据】2024年12月国家级广播频率微 ... ·  昨天  
赛立信媒介研究  ·  【融媒数据】2024年12月国家级广播频率微 ... ·  昨天  
大数据文摘  ·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 ·  2 天前  
玉树芝兰  ·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OpenAI Deep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NeurIPS ... ·  3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5年前的演讲: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大数据

谷歌官宣进入量子计算新时代, IBM驳斥其误导公众

网络大数据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9-10-24 14:58

正文

谷歌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量子计算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了其新的 Sycamore 处理器是如何在短短 200 秒内运行需要全球最庞大的超级计算机耗时 10000 年才能完成的测试计算。


"
谷歌激动的表示: “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计算领域。”
"


这个突破经由CEO皮猜亲自官宣、论文登上Nature 150周年纪念特刊、各大主流媒体头版头条、热度全网第一,甚至连特朗普的大女儿伊万卡都忍不住第一时间发出贺电:


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表示:“对于我们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的人们来说,这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hello world’时刻,这是迄今为止使量子计算成为现实的最有意义的里程碑“,“这是科学的重大开端”,”谷歌用了 13 年时间来完成这一突破“。

这个突破由 Pichai 官宣,表示谷歌实现了量子霸权!



0 1
量子优越性首次实现

Quantum Supremacy,伊万卡口中的“量子霸权”,谷歌更倾向于翻译为量子优越性。

直白来说,量子优越性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完成经典计算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在一天之内破解原本几万年才能破解的密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快速模拟分子模型。

此前对于这样的里程碑突破,都处于设想阶段,从未被实现。

但一个月前,谷歌的论文草稿,“意外”在NASA官网发布,结果非常震撼,称200秒的量子计算实现了最强超算1万年的结果。

但不料论文匆匆下架,反而引起更大关注。

当时舆论炸了锅,有认为谷歌沦为“神棍”瞎咋呼的,也有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被下架……

更有竞争对手直接攻击,IBM就甚至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质疑谷歌“误导大众”。

而现在,论文正式在Nature上发表,谷歌CEO劈柴哥骄傲官宣谷歌AI团队实现了量子优越性,还在博客中强调:

“就像第一枚火箭成功地脱离地球引力,飞向太空边缘。这一突破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可能的,并把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物推到了我们面前。

这就是这一里程碑对量子计算世界的意义: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时刻。”

皮猜还说,谷歌为此已经努力了13年。并且一度因为进展有限而沮丧。



“量子霸权”这一概念是在 2011 年,由美国 John Preskill 教授提出。这里的“霸权”并非我们平时理解的“霸权主义”,量子霸权是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量子计算拥有了超越所有古典(非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实现量子计算机特有优势。

0 2

IBM驳斥谷歌量子霸权主张:
夸大量子计算性能 误导公众

IBM公司研究员周一发布论文称,谷歌公司宣称成为了首家实现“量子霸权”的公司,到达了计算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是错误的。

IBM的五位研究员在论文中指出,谷歌夸大了这一主张。谷歌此前称,公司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打造的系统性能远远超过了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谷歌的这一主张被包含在了一份未发表的研究论文中,上月首次被媒体披露。这被视为量子计算机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有望解决材料科学和其他领域中传统计算机远远无法处理的问题。

谷歌表示,其量子系统能够在3分20秒内完成美国能源部超级计算机Summit需要花费一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从而成为“首个只能在量子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宣告了备受期待的计算模式”的到来。

然而,IBM研究员指出,根据他们的自主方法,他们可以对一台超级计算机进行编程使其只需在两天半时间内就可以处理相同任务。IBM研究员认为,谷歌的理论缺陷在于假定超级计算机会受到系统内存存储数据量的限制,并未对能够克服这种限制的大量磁盘存储空间作出解释。IBM研究员还指出,考虑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硬件和软件进步,两天半的计算时间还是“保守、最差预期”。

IBM一直在与谷歌竞争,欲抢先将量子计算变为现实。IBM还对谷歌试图宣称实现“量子霸权”的主张进行抨击。IBM称,有关“量子霸权”的新闻头条“势必会误导公众”使他们认为计算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尽管传统计算机和量子系统之间的巨大差异会使得他们在未来“协同工作”。IBM已经公开批评了谷歌的主张。

许多独立专家把谷歌的这一成就视为一项突破,因为谷歌已经在一些控制量子系统的艰难挑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一些专家也警告称,现在就宣布量子系统和传统计算机的竞争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因为新的编程方式会让现代计算机迎头赶上。

属于 IBM 的“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时代

大型机时代始于 1964 年,IBM 投资 50 亿美金研发生产了第一台 IBM 大型机 (SYSTEM/360,简称 S/360)。在此之前,计算机厂商要针对每种主机量身定做操作系统,单次定做系统耗费的人力财力甚至会超过主机本身,兼容、升级等操作更无从谈起。而 IBM System 360 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一个数据中心安装一台小型 360 计算机即可,无需重写软件或更换外设。

据了解,1964 年 IBM 的年收入为 32 亿美元,而到 1971 年,IBM 年收入增长到了 82 亿美元。

System 360 的出现不仅拉开了大型机时代的序幕,也奠定了 IBM 在大型机时代的地位。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制造大型机的公司被称为“IBM 和 7 个小矮人”;70 年代,大型机制造公司又被分为两大阵营:IBM 和由其它五家公司组成的抗衡 IBM 的组织 BUNCH;进入 21 世纪,IBM 在大型机领域的优势仍然没有消失,据相关数据显示 IBM 拥有约为 75% 的大型机市场份额。

可以说,IBM 在大型机领域一直是存在感最强的企业(想了解 IBM 大型机族谱可以点击此处)。

大型机的出现虽然解决了当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是主机运算任务会受到数据传输与转移、可靠性及并发处理性能等因素的限制,而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只受运算速度和内存大小等的限制,因此拥有极强的计算速度。

IBM 似乎骨子里就有着“计算基因”,不仅在大型机领域拥有姓名,在超级计算机领域也走在前面。1956 年,曼彻斯特大学启动了超级计算机计划,同时,IBM 也开始执行 IBM Stretch (7030) 项目。虽然第一台超级计算机不是 IBM 开发的,但是由 IBM 推出的 IBM 7030 Stretch 超级计算机,从 1961 年一经推出到 1964 年,一直都是全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根据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超级计算机均是出自 IBM,分别是 Summit 和 Sierra。

0 3
谷歌与 IBM 的量子计算机之争

量子计算是一个未来领域,目前仍未出现确凿的领先者,谷歌和 IBM 都想做这一领域的领先者。

谷歌表示,他们最新的量子系统能够在 3 分 20 秒内完成超级计算机 Summit 需要花费一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对此,IBM 并不认同,前面讲过 Summit 是 IBM 的超级计算机,也是世界上最强的超级计算机。

IBM 直接公开批评谷歌的说法有误导性,现代超算根本不需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

IBM 研究员指出,根据他们的自主方法,他们可以对一台超级计算机进行编程使其只需在 2.5 天时间内就可以处理相同任务。IBM 研究员认为,谷歌的理论缺陷在于假定超级计算机会受到系统内存存储数据量的限制,并未对能够克服这种限制的大量磁盘存储空间作出解释。IBM 研究员还指出,考虑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硬件和软件进步,两天半的计算时间还是“保守、最差预期”。



IBM 在 Arxiv 上发表了一篇由五名研究人员合著的论文来驳斥 Google 的观点,IBM 表示 Google 声称自己实现量霸权的说法具有误导性,让人们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计算时代,而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之间的巨大差异并不会让两者分割,而是在未来协同工作。

10 月 21 日,IBM 再次发出博客,表示:“我们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量子霸权’一词被广泛误读且造成越来越多的困惑,我们建议大家不要再使用这个词,且希望社区尽早放弃继续使用这个词”,“每种计算机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量子计算机也不会凌驾于传统计算机之上”。

自 2011 年 John Preskill 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出“量子霸权”的概念,IBM、Google、Intel、微软,以及一些创业公司就开始加大对量子计算的投资和研发,领域竞争开始变得激烈。但最近就连 John Preskill 教授自己最近也开始反思“量子霸权”一词的不妥之处。

IBM 一直在与谷歌竞争,欲抢先将量子计算变为现实。而现在众多媒体和专家已经把谷歌的这一成果视为一项突破,认为谷歌在量子计算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就连著名的量子计算怀疑论 Gil Kalai 对谷歌正在解决的问题的难度指数没有争议,且接受了“量子至上”这一目标。目前的争议阶段,更像是两家公司开展的“公关战”。

IBM 和谷歌谁将引领量子计算的时代?

来源:InfoQ  新浪网 凤凰科技

往期精彩回顾

最严《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科技圈哀嚎声一片

一文解读"互联网女皇”-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

17款数据可视化工具,让你的数据更美观!

全球视角下:中美科技实力对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