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交易员策略  ·  2025.2.23(梭哈,干核心,明日目标) ·  17 小时前  
最强龙虎榜  ·  爽!毛老板猛干六个亿! ·  18 小时前  
最强龙虎榜  ·  爽!毛老板猛干六个亿! ·  18 小时前  
淘股吧  ·  牛市二波!又要吹爆了...... ·  昨天  
君姐深扒股市  ·  重磅:外资大幅调高“中资产”! ·  2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非基本面跌停对市场冲击不会太大,市场在交易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生命科学行业,卷质量还是卷成本?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1-08 15:51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1178-1期文章
来源: 小红马观察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此类谈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文章。比如“生物销售”(周彦宽)《 销量还在,利润没了。。。 》,里面提到狗剩卖细胞,原话是:公司非常简约:三两个人,封间房子,搬个台子,引点种子,弄个罐子,有单了复苏一下寄出去,完事了。


这样的操作,的确成本极低,自然销售价格也不高,在目前国内客户拼价格的时代,当然也有一定的销量,日子也就过起来了。



我在上篇文章《 客户吐槽产品质量?真相超乎你的想象! 》中也着重谈了质量问题。感觉上要把客户心目中的质量提上去,应该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来和朋友细细一聊,再看看狗剩卖细胞这个事,发现不少公司就是上面提到的那样简约操作,好像客户也不太关心质量包装售后那些问题,只一味地强调价格低廉,这样的公司似乎也还活得不错!


我这下心里也没底了!难道我们堂堂中国的科研人员,对于产品质量真的不重视吗?要不这个行业,怎么那么多狗剩卖细胞的例子,而且过得也凑合!是谁在买他们的产品?难道客户只要求价格低廉,产品凑合即可吗?当然,这里我也犯了一个错误,把狗剩们的产品归类为质量凑合,其实厂房简陋,不一定代表质量不行。


仔细分析我们现在的客户群体,还真的发现了一些问题。


生物科研客户是分层次的。 有真正搞科研的,有混文凭的,有弄虚作假的,还有照顾朋友生意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等有空的时候,可以写文章分析一下客户群体的现状。


质量和价格,本质上是一对矛盾,但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很多时候可以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我们很多品牌,尤其是出海产品就是依靠这样的平衡发展起来的。我很佩服这样的老板。


但对于老板, 卷质量还是卷成本?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这是方向问题 ,往大里说,就是最后的企业结局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一个生死问题!


我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算是抛砖引玉了。


第一,这是国内生物界的现状。


前面提到了客户群体分析。正因为有这个层次的客户存在,估计在二三线城市有不少这样的客户(主要原因是地主家没有余粮)。尤其是目前科研经费紧张,研究生面临毕业论文压力的时候,也就决定了目前低价格的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当然,低价格不一定意味着低质量。但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老话是有道理的。按照我上篇文章的质量管理,一定的成本支出是必然的。低价格大概率可以和质量凑合划等号。也有例外啊!有企业依靠大资本和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但不管怎样,正因为这个现状,所以狗剩们自然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销量,而这些销量也自然可以养活他们。这是市场的自然发展规律。 科研水平和经费能力不均衡的时代,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的。存在即合理!


估计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理解这样的存在。但问题是,狗剩们满世界宣扬其低价格,自然会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客户对于高价格的质疑和不满。可叹的是,科研产品的质量真不是肉眼就可以判断出来的,再加上实验设计,样本和操作等问题,即便做不出来实验,也很难搞清楚实验做不出来是因为产品质量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因此,质量欠佳的产品就在其中浑水摸鱼,再加上低价格的诱惑,真的就是搅浑了市场,拉低了销售价格,让那些质量不错但价格偏高的企业有苦难言,在竞争中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丢了客户,损失了订单!


有些老板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动起了脑筋。为了降低成本,压低销售价格,不惜在质量控制上偷工减料,为的就是迎合这样的现状!


可悲啊!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的恶循环就是这样诞生的!


现实残酷,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其实现实也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关键的是老板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问题。


这就提到了第二个维度了。这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问题。


尽管有这样的客户层次存在,也有狗剩们的浑水摸鱼,但老板们心里一定要清楚,这肯定不是未来的趋势,只不过是狗剩们的得过且过!


毕竟, 科研是一个科学和严肃的事情。弄虚作假毕竟是很少数的。 经费紧张当然会持续一段时间,或许三年,或许五年,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现状肯定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未来趋势一定是质量的天下!


看看小红书里,关于产品吐槽以及避坑的办法比比皆是。这就说明,质量不好的产品到最后是不得人心的。客户终归是会搞清楚,质量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谁也不愿意成为产品的“小白鼠”。


对比那些高级PI,各位看官请想想,为什么国外品牌在很多院士和杰青的实验室里面的地位岿然不动,自然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即便价格偏高,但不能成为白牌的小白鼠,却是这些实验室的共识。所以, 国产替代在这样的客户群体中就是道阻且长!


对于质量问题,很多客户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到小红书里去发泄一通了。订购产品时,销售人员把产品夸得天花乱坠,再加上价格低廉,自然可以打动客户的心。但最后,依然是客户自己倒霉。每个销售人员都是王婆卖瓜,客户自然也就无从知晓这个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如何判定产品的质量好坏,如何让客户提前知晓产品质量,这在目前对于科研客户仍是一个大难题!


前两周,“胖胖细胞笔记”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 科研界第三方测评。。。 》,说的就是生物科研界,已经有人在进行第三方产品测评了。我打听了一下,知道这个公司叫迪普测评。我这个不是在做广告,(迪普测评他们也没有给我一分钱),但我仍然要为这家公司点赞。因为,生物科研界,太需要有人做这个事情了!


生物产品的好坏,不能只看厂家的宣传,也不能只看产品的技术参数(有些产品的技术参数是厂家自己编的),真正要看的是实验效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因此,看产品质量好坏,能参考的标准就是前人的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实践检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实验室使用哪个产品,都是师哥师姐传承下来的。这都是血泪的教训,也是师哥师姐们花费无数精力和费用换来的。如果产品质量好,做出实验就有论文发表了,因此文献引用数据就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之一。另一个标准就是客户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使用效果评价了。一个产品质量好坏,使用效果好坏,客户才是最好的裁判。因为每个实验从设计,样本,操作以及仪器等,当然包括试剂耗材,都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客户才是最清楚这个产品的好坏的。


我上网看了迪普测评,里面就有文献引用,还有客户评价,他们把每个产品都进行了平行比较,分出了一二三四这样的级别。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科研界的“大众点评”。我认为这样的尝试是很好的,是能够受到客户的欢迎的。


产品质量有了对比,有了客户评价,就自然可以评判出质量水平的高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质量不好的产品自然也就遁地无门了!有了质量好坏的评判,低价格自然也就不成为购买的诱惑了。


这是个好事!各位品牌老板们应该抓住机会,彰显你们的好产品,把劣币驱除出这个市场,还市场以光明!


因此, 质量取胜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方测评也在帮助客户进行产品评价。老板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看准趋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机会!


第三个维度则是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策略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