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是因为出身,而是后天认知格局的差别。
文/迟忠波 格局决定一切(gejujuedingyiqieczb)
没有和马化腾有过直接接触的人,会觉得他是个高冷的人,不好打交道。但是,真正和马化腾有过交集的人,会发现这可能是种误解,他生活里是个暖男。
腾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人说是因为马化腾智商高,在我看来,马化腾的情商比智商要高。他是一个社交高手,而这也是腾讯一直保持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最近,大家都在谈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由企业家在处理每件事以及对待每个人的态度组成的。
1、对待合作伙伴
有一次,腾讯召开一次重要的战略发布会,马化腾对这场发布极为重视,他邀请刘强东、姚劲波和王兴来站台。 会议定在上午10点开始,马化腾9点30就到了贵宾室。按照惯例几位嘉宾都要早一点到和东家马化腾沟通一下,但是到9点40了,刘强东和王兴还没出现,只有姚劲波到了。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开始着急起来,但是马化腾脸上并没有表现出着急的神态。
9点50,刘强东和王兴还没到,腾讯的工作人员坐不住了,不断和二人的助理联系。此时马化腾脸上还没有任何着急的表情,甚至都没有问刘强东和王兴到什么地方了。
9点55,到了必须要进会场的时间了,可刘强东和王兴还没有到。助理告诉马化腾,刘强东和王兴说就不到贵宾室了,直接进会场。马化腾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脸上仍然没有任何不快的表情。
其实企业一场重要的发布活动,这就像主人在家里请客,客人不到或者迟到,主人都会脸上无光,所以,大部分主人这个时候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紧张、焦虑甚至发脾气,因为这似乎表明,客人不给主人面子。
但是,这些马化腾都没有。
有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国人有时太注重细节了,在和人相处上,要有大格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友,对合作伙伴要求太高就没有伙伴了。《矛盾论》也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把握事情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关注次要矛盾。对马化腾而言,刘强东、王兴只要来了,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余都可以忽略不计。
马化腾很清楚和合作伙伴之间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
2、对待陌生人
很少有人知道,理工男马化腾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高手。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创业的想法,找了一份工作,很轻松就能胜任,于是在网络上兼职了一个站长职务。
站长是什么人,一定要是一个热心人,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马化腾作为第一代站长,他对网友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当然,有网友提出见面的要求,马化腾有时间也一定会去。
一次,浙江宁波的一个网友提出了见面的要求,马化腾欣然同意,本来作为站长,马化腾是来帮助这个人,但是,没有想到这个人对马化腾影响巨大。
正是受此人创业的影响,马化腾才决定辞职创业。前段时间《王者荣耀》游戏出尽了风头,腾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游戏产业绝对的霸主,而腾讯之所以会做游戏,也是马化腾受到此人的启发。
这个人就是网易的丁磊。
“助人者天助也”, 帮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成全自己。如果马化腾不是热心肠帮助丁磊这个来自虚拟网络上的陌生人,也许中国互联网就没有网易,也不会有腾讯。
我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已经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而他说,他来自农村在北京没有任何亲戚,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靠朋友。而朋友之所以愿意帮助他,是因为他在有能力的时候,会毫不犹疑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你栽树给别人乘凉,你才有机会到别人树下乘凉。
3、给高管发工资
如果不是因为腾讯是上市公司,我们可能无法知道马化腾给高管发工资有多么慷慨。年报显示腾讯某高管年薪很有可能是上亿港元,而
马化腾的年薪仅为3282.8万元。
为什么在企业里有人愿意做老大,因为大部分企业里面老大的工资是最高的,其他人依次递减。但是,马化腾颠覆了这个规律,这是大格局。
上行下效,马化腾这样给高管发工资,那么,高管又会怎么给员工发工资呢?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给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薪酬从不吝啬,腾讯的员工的获得感可以说是最强的,这也是为什么腾讯的员工忠诚度极高,流失度率极低的原因。
马化腾的梦想是让腾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钱是帮助他实现这一梦想的工具。
为什么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公司就会停滞不前,随后走下坡路,就是因为企业的当家人对钱的认知没有升级,他依然还和创业初期一样,把挣钱当成目的。
很多老板都想用最少的钱,请到最好的员工,他们总是想占员工的便宜。其实,聪明的老板是一定要让员工感觉占了公司便宜。
有些人喜欢把钱带在身上,而有些人则是把钱用在身上或者用在别人身上,这就是认知格局的差别。
不会用钱去留住员工,不会用钱去买智慧、买管理思想的企业家注定无法做出一家伟大的公司。
4、对待个性强的员工
有人说没有张小龙就没有微信,我觉得没有马化腾也许就没有张小龙。
张小龙性格孤僻,不愿意和人打交道。 腾讯总部每周都要召开例会,广州和深圳开车也不过2小时左右,但是,张小龙常找一些借口不去参加会议。为了迁就他,马化腾就让自己的秘书一大早叫醒他,派专车去接他。
可以说,张小龙是唯一一个在腾讯能如此“放肆”的人!但是,马化腾能容忍张小龙的一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按照这个逻辑张小龙连公司最基本的劳动纪律都不遵守,怎么能成就大事。这就是认知格局的差别,马化腾知道,天才在某个方面就很弱,即使不能扫一屋,但是,也可以扫天下。而能做到这一点在认知格局上达不到一定段位是无法做到的。
5、动脑产生智慧,走心缔造文化
长假开工后的第一天,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有假期综合症,不愿意去上班,但是,腾讯的员工却一个比一个来的早。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见到马化腾,马化腾会给他见到的每一个员工送上祝福,而且还会有一个开工红包。
腾讯员工排队领红包的情景,场面堪比可谓壮观。
1998年腾讯创立之初,马化腾就确定要发开工红包,而且必须是自掏腰包,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是,却能体现出老板对于员工的一种尊重和祝福。
而微信红包最早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马化腾派发开工红包的企业文化。
有些企业家错误的认为,他们精心提炼出来的高大上的经典语录才会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才会让员工铭记,但是,往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在两家不同的企业遇到相同的事情,老板的态度不同,导致的结果不同。
这两家企业分别搞了一次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吃庆功宴,一名高管说,我手机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屏幕都摔坏了。老板假装没有听到,没有接话茬,高管默默低下了头,气氛有些尴尬。
而在另外一家公司,员工和CEO说,今天实在太忙了我的手机不小心丢了。CEO听后,马上说,你是为工作丢的手机,去财务部领取费用买一个新手机。
随后,这个段子在整个公司流传起来。
员工们所能记住的恰恰是那些能够让他们心灵产生感动,能够让他们热泪盈眶的事情。高大上的理论是走脑,而温情的故事是暖心。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忘记动脑的智慧,但是,一定不会忘记走心的感动。
6、对待离职的员工
有的公司的老板认为离开的员工是不忠,所以,会采取很多手段去打压,而马化腾不会,反而会扶持。
有人觉得很奇怪,摩拜单车为什么会进入微信的九宫格,马化腾为什么会这么帮助胡玮炜。有人说这是因为腾讯投了摩拜,可腾讯为什么投摩拜而不投ofo。胡玮炜曾经是马化腾的下属,她曾经在腾讯汽车频道工作过两年,后来离开。
腾讯可是说是互联网界创业的黄埔军校,以马化腾当下的格局,如果有人离开腾讯后创办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也会乐见其成。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马化腾投资摩拜不完全因为胡玮炜曾经是自己的员工,但是,马化腾能支持离职员工发展,这是格局,更是人品。
7、对待自己的敌人
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只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敌人、仇人或者是伤害过他的人就知道了。
在2010年3Q大战期间,谁都知道马化腾和周鸿祎是水火不容的敌人。
这之后两个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七年后,在2017年3月20日,马化腾发布了一条微信来评价腾讯制作的一档节目:意外爆款的自制网综,已经成为我看综艺节目首选。后面几期有进步,逐步被大咖认可及亲身参与。看了幕后故事才知道不容易。略不满意的是有的嘉宾要抬头看提词器影响效果(感觉所有嘉宾也能看到提词则笑起来会假),应该宁可看手卡还自然一些。
马化腾这条微信发出不久,周鸿祎和姚劲波就发表了评论:
周鸿祎:马总会去参加一下么
马化腾:哈哈,槽点太多,估计一期不够
姚劲波“一脸坏笑”:你们俩一块去,绝对槽点火爆。
周鸿祎:你去 我就也敢去了。
曾经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如今在微信圈里能如此调侃。
很多人都知道,马化腾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有竞争对手,但是没有真正的敌人,因为他对敌人也保持着一种敬畏。
你可以打败他,但是,你不要毁灭他。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为什么能被称为伟人,是因为他如此善待曾经在监狱里差一点把他折磨致死的三个白人看守。因为他选择了原谅和饶恕,所以,南非的白人和黑人才能放下仇恨。正如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8、只有成为你自己你才会成功
我确信你即使学会以上马化腾的所有作法,你也成为不了马化腾。当然,即使再给马化腾一次机会,他也不会再造一个腾讯。
但即便如此,可以在行为和认知格局上和他接近,学习他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学习他的认知格局和人品。
你无法复制别人,但是你可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