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介入公共空间
艺术不只是在美术馆和画廊里
它有众多的诠释
百人千言万语
循迹葵园,漫步行道,各处装置错落。
有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在二号楼往山北操场的这段路上
在沿河的草地上
在学校里的各个地方
与周围环境能产生共鸣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
它更贴近生活,更靠近大众
它能让人感受身处其中的震撼
莘莘学子
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
用作品与美院建立了密不可分联系
更向大众展示了自然空间的美学氛围
那么,让我们走进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 部分毕业创作展示 -
《黑山白水—山猫的星空》
作者:麦日贵
指导教师:施海
隐藏在漫林碧透的象山之中,
山上的三角形白管在白天象征残雪,夜晚随路灯一起亮象征着理想的星空
送给那些像山猫一样享受孤独,热爱自由的人
《塑云》
作者:麦商瑜、王嘉成、徐钰能
指导教师:沈烈毅
作者们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门口合影
大量回收而来的小小塑料瓶,做成了现在的《塑云》装置,为社会与环保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塑云》系列作品一组三件分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治水最前线」社会实践创作展、2017年西湖音乐节等地展出。
《荧光幻影》
作者:孙琦
指导教师:沈烈毅
牌楼效果图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民艺馆牌楼广场举办的一场数字媒体光影秀:
3D MAPPING
征集海量优秀的儿童回话作品,通过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成绘画动画,再结合牌坊的造型
目的在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
《无限》
作者:朱仁政
草图和模型
《境》
作者:肖润
(境一)
(境二)模型图
「境」系列作品以佛教文化为骨,意在探索人在追寻精神信仰道路上,不同阶段的行为、思想、精神方面的矛盾变化。
- 创作掠影 -
校园里的人群总是熙熙攘攘,上学时,下课后,跑步间。
离别总让人不舍,毕业不是再见。还有将来。
大家用心的做着最后一份「作业」,与自己对话。
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
如此空间艺术,当然要身临其境,才可领略其间奥义
2017年中国美术学业毕业展等你来。
文图|黄冬梅 张艺琳
编辑|廖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