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时报  ·  拜登,被起诉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行动起来,答案就在路上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价格再跳水!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4 天前  
南方都市报  ·  今早突发!女子当场身亡,警方通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细思恐极,滴滴快车打不到车的真实原因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5 15:22

正文

任何事件背后都是人性

概莫能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闫跃龙(ID:yanyuelong2014)


最近,在北京用滴滴快车很难打到车。

 

所有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4月1日开始,滴滴不再给外地车牌的车派活儿了。而且,5月1日,即使你是京牌,如果你非京籍,也拿不到活儿了。

 

大家都怪罪在这个网约车新政上,按照滴滴的说法,北京的滴滴司机有110万人,活跃的司机数量有20万人,如果严格按照北京网约车新政,符合规定的司机只有10.7%。

 

因为车大幅减少,所以你打不到车了呗。

 

相信大家都认可这个原因,包括我,直到昨天叫了一个滴滴快车去机场,和司机聊后,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发现。


<1> 快车乘客素质太差?

 

这个司机说,快车根本没少多少,而是大家不愿意拉活儿了。他说,滴滴说的110万辆车,很多都是当年高补贴下的恶性结果,很多山东、河北、河南甚至东北的人都开车来北京拉活儿,你没有车,滴滴可以帮你找租赁公司租车,所以那个数字比较虚。

 

雄安新区成立,京津冀一体化,这些大政方针说明北京的方向是疏解人口,而不是相反。

 

但是,毕竟符合规定的还有至少20万辆车,比出租车数量要多出几倍,为什么打不到车呢?

 

这个司机说,一个原因是滴滴的系统太差,给派的单不智能,都是几公里的小活儿,还在一两公里之外,根本不挣钱;另一个原因是叫快车的乘客素质太差,一个个仿佛是大爷,稍不满意就差评、投诉,不胜其扰。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乘客叫了一个快车,但他在马路对面,去的方向就是司机开的方向,而这个路口又特别难掉头,最好的办法是乘客走天桥过来。但是乘客就是不愿意,非要他掉头去接,等到他费了半天劲掉头过去,乘客嫌等的时间长,取消订单了。

 

还有一个例子,他去一个小区接一个快车乘客,给乘客打电话说到了,这个女乘客开始故意刁难他:

 

女乘客:你描述一下停的地方?

 

司机:我停在一个门口,旁边有保安、XX小卖部。

 

女乘客:有没有一个幼儿园?

 

司机说:天太黑了,看不到。

 

女乘客:你过去看看。

 

司机:是有一个幼儿园。

 

女乘客:幼儿园的墙是什么颜色?

 

司机:天太黑了,看不出来。

 

女乘客:你再过去看看……

 

司机:墙是黄色的。

 

女乘客:你在那里等着吧。

 

最后,这个女乘客硬是迟到了三十分钟才下楼。

 

这个司机说,我下个断言,快车乘客中有70%的人都素质特别低,拉快车根本受不了这个气。

 

他指着路边停着的车说,你看这些都是快车,他们都关了实时派单的系统,只是开着预约,觉得合适的才接单,根本不愿意被指派订单。

 

“我恨不得希望下大雨、下大雪,让北京的交通系统崩溃,这下你就知道我们的价值了……”


<2> 预期和现实的心理落差

 

到了目的地之后,我想了好久,或许当年滴滴高补贴、大红包的后遗症才是现在滴滴快车打不到车的真实原因,具体来说,这个后遗症就是司机和乘客的预期与现实的心理落差。

 

高补贴时代,快车司机赚钱多,一个月赚1、2万是家常便饭,因为赚得多,自然心情舒畅,对乘客的服务也好。现在呢?没有了高补贴,滴滴还抽成20%多,一天工作10几个小时,每月也就赚5000块钱,和出租车司机差不多,有着一个月两万的预期,却只能赚5000块钱的现实,这个心理落差直接导致的就是他们对乘客的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还有动不动就罢工。

 

乘客呢?当年那可是红包乱飞,做快车,被各大平台争宠,花很少的钱,能享受到很爽的服务。现在呢?没有了红包,没有了竞争,加上司机的爱理不理,乘客有着做专车的预期,却发现现实是还不如出租车,这个心理落差直接导致的就是他们与司机的冲突、怨恨。

 

司机和乘客预期和现实的心理落差,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让快车变得日愈恶化。因为司机罢工了,乘客叫不到车,乘客改选择出租车、专车等别的方式,快车司机更加赚不到钱,更加罢工或者逃离……


<3> 当超我遇到超我

 

在飞机上,读《巨婴国》,联系滴滴快车的事情,又有了一些感悟。

 

《巨婴国》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东西,即我们大多数国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甚至是还不到6个月的婴儿水平,这就是巨婴。

 

婴儿有什么心理特征?一个是全能自恋,即希望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如果不这样,失控的话,他会偏执、分裂,把一切问题、矛盾、不顺归结为有人和自己作对,会觉得命运不公,一定要找地方撒气。

 

或者上面那个女乘客在家里受了气,在单位受了气,于是她的坏能量就一直压抑着,然后她遇到了快车司机,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出气口。“我花了钱,你就该给我服务”,如果稍有不爽,她会觉得在家里、单位里受到的那些气都是这个快车司机带来的,于是刁难就发生了。

 

《巨婴国》的武志红老师认为,所谓自我,是由全能自恋的本我、绝对禁止的超我、软塌塌的自我组成的。每个人都自恋(内心深处的唯我独尊),都想成为超我(皇帝或者大领导),但是在没有成为超我的情况下,不得不做软塌塌的自我。

 

回到交通出行,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在这里,公共交通是作为工具的身份出现的,虽然你付了钱,如果你不爽,你很难和一个地铁、一个公交车去理论、撒气,那是一个体系,一个机器。但是,互联网共享出行,让出行的那头变成了一个个的司机,这时候人和人的连接、碰撞出现了。

 

套用三个自我的理论,当你做公共交通的时候,人家是权威,作为乘客个体只能是软塌塌的自我。但是,当面对快车的时候,你的自恋复活了,在和快车司机的面对中,你因为是付钱的甲方,俨然变成了那个超我。

 

司机呢?当年如果有很多外地人的话,加上有很多补贴,为了挣钱,不得不忍受,做软塌塌的自我。现在,老子是北京人,开着北京车牌,赚钱又少,老子肚里一堆气还不知道怎么发?你叫个快车,花着孙子的钱,还想享受大爷的待遇,哪有那么便宜?这时候,快车司机的自恋也复活了,他们也变成了那个超我。

 

当超我遇到超我,黑能量遇到黑能量,冲突在所难免。

 

任何事件,背后都是人性,概莫能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这位国际名导与亲妈斗了一辈子,就像他的电影,有多暴力就有多治愈

点击图片阅读 | 我们为白百何想了 36 种危机公关方式

点击图片阅读 |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推荐文章
环球时报  ·  拜登,被起诉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行动起来,答案就在路上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价格再跳水!
3 天前
南方都市报  ·  今早突发!女子当场身亡,警方通报
5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移动音乐寡头已形成,百度音乐还有得玩吗?
8 年前
乐趣微生活  ·  美女卖东西,真是太牛了!【NO8】
8 年前
水木文摘  ·  爱过,最好不要恨过
8 年前
艾邦高分子  ·  iPhone 2019年才能完全过渡到OLED屏幕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