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热议的“小林制药红曲风波”,都听说了吗?
#服用小林制药保健品死亡人数升至5人#登上热搜。
(图源:新浪微博)
继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当天公布一名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因肾病死亡后,同一天又接到第二例消费者服用后死亡的报告,而在27日又收到两名生前服用者死亡。
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这一消息在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图源:新华网)
这就让人不禁好奇:到底什么是红曲?它又如何会致死?
如果你也好奇,那么不妨继续读下去。
红曲,为蒸熟大米接种红曲菌
发酵
而成,又称红米,起源于汉代,在中国已生产并在不同领域使用1000多年
[1]
。
在食品领域中,红曲更多的是用作着色剂、或是酿酒酿醋等食品发酵的原料,如我们熟知的红曲豆腐乳。
(图源:网络)
作为药用,有大量研究证实药用红曲具有降脂疗效,所以它也常被用作血脂异常患者的替代补充,特别是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
[2]
,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
[1,3]
。
之所以也有降脂功效,这得益于红曲中的
莫纳克林K
(Monacolin K)
成分
,它与他汀类的降脂药代表洛伐他汀具有相近的结构。
(图源:pixabay.com)
此次风波中,一名死亡的老年人便曾购买并食用小林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产品,辅助降胆固醇。
首先可以肯定,红曲本身是安全的。
只要是正规食品厂,其生产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检测的,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在食品领域中的规定也是对红曲严格限量,因此如果将红曲作为普通食品来食用的话,消费者无需担心。
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埋下健康隐患。
一方面,当红曲作为药品(功能性红曲)服用的话,需注意其中的有效成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在最大食用剂量范围内。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红曲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2g
[4]
。
另外,不同的红曲产品莫纳克林K含量虽有一定差异,但应该避免与吉非罗齐、环孢素、唑类抗真菌药、红霉素、克拉霉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共同使用,否则不仅影响药效还会增加药物毒性
[1]
。
最后,在红曲霉菌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名为桔青霉素
(Citrinin)
的有毒物质
[5]
,已被明确证明具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和人类细胞基因损伤
[6]
。所以,购买合规、正规的产品很重要。
总之,
红曲本身安全,但红曲的功能性代谢物或霉菌毒素的产生,受到培养发酵及制作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3]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闯祸” 。
(图源:pixabay.com)
不过咱也不必过分恐慌!世界各国已经对红曲产品中的桔青霉素进行严格限量标准,我国以红曲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桔霉素的限量标准为0.05mg/kg[4]。
随着当前工业制备技术的进步,极低桔青霉素含量甚至不含桔青霉素的红曲产品已成趋势,风险可控。
小林制药3月22日表示,公司对其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及其使用的红曲原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混入此前
“意想不到”的成分
,但尚未弄清这一成分究竟是什么。
考虑到服用该公司红曲成分保健品后消费者不约而同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这不禁将社会各界的矛头引向了红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确肾毒性的桔青霉素。
红曲发酵过程,如果条件不当或者控制不严,确实存在导致桔青霉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的风险。
此外,红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桔青霉素还可能与其他多种其他真菌毒素交叉污染,并产生有毒性协同增强效应,会产生 1+1>2 的效果
[6]
。
但是,小林制药目前表示并非桔青霉素,正与大学实验室联合调查。
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致死的真正原因还有待具体调查结果。
可以吃,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明晰“红曲保健品”的厂商是否合规。
合规厂商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才能上市,这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其次,明确其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功效。
最后,明确红曲保健品的禁忌症,比如处方药洛伐他汀和红曲米中的莫纳可林K都可能跟多种药物相互作用,造成药量超标并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图源:pixabay.com)
总之,降血脂首选生活方式的干预,该用药的时候正规用药。如果购买保健食品,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除了含有红曲相关的食品和保健品,还有一些其他食品、保健品或发酵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果把关不严,也可能产生具有致死毒性的有毒真菌或有害物质,需要警惕!
干果和坚果
: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干果和坚果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
[7]
。
大豆和豆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
[8]
。
而在保健品领域,
低质量的蛋白粉
、
中草药制剂
或
其他天然提取物
如藻类提取物、海洋提取物等如果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质量控制不当,都可能产生有毒物质或有害微生物的风险。
保健品这事儿,看似安全可靠,但其实也有很多隐患。
身体不舒服先找医生咨询,不盲目吃保健品,更不要吃不正规厂家的产品,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