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江苏  ·  2024年江苏13市GDP出炉!苏州领跑5座 ...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2024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2024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  3 天前  
现代快报  ·  江苏气象最新发布:-8℃!有冰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刘行、赵弈超:增值税税率下调、税收成本权衡与企业盈余管理策略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1-03 12:47

正文



文章标题:

增值税税率下调、税收成本权衡与企业盈余管理策略

作者及单位:

刘行,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赵弈超,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刘行、赵弈超,2024:《增值税税率下调、税收成本权衡与企业盈余管理策略》,《经济研究》第8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构建更加公平的税制。在此背景下,税收与税制改革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吸引了学界、业界以及政策制度者的广泛关注。在学术文献中,税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基于税收成本驱动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回顾已有文献,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不同于美国等以所得税这样的直接税为主的国家,在中国和其他众多国家,间接税对财政收入的重要性远超直接税。因此,基于中国制度背景探讨间接税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间接税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逻辑与所得税存在本质差异。在不考虑会计—税收差异的情况下,企业操纵任何影响税前利润的损益科目时,都将面临所得税成本。然而,间接税成本却不必然发生。以增值税为例,增值税主要与企业的商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相关,从而主要与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等科目相关联,而与其他科目关联度较低。当企业操纵增值税类的损益科目时,不仅会面临所得税成本,还会面临增值税成本。然而,当企业操纵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之外的非增值税类损益科目时(例如费用类、非经常性损益等账户),企业会面临所得税成本,但较少面临增值税成本。因此,将增值税纳入企业盈余管理决策时,企业需要在不同科目之间权衡相对税收成本;而在考察所得税的影响时,这种权衡则不存在。但是,就此问题开展的学术研究还较少,本文以增值税税率改革为研究契机,试图弥补这一空白。
//
主要内容和结论


中国自2017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税率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大幅降低,同时保持一般服务业等行业税率不变,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以增值税税率改革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20年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增值税税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的下调改变了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增值税与所得税的相对成本,促使企业调整了自身盈余管理策略。具体表现为:企业在改革后显著增加了基于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盈余管理活动,而显著降低了基于非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盈余管理活动。但整体上,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趋于下降。进一步地,增值税对企业盈余管理策略调整的影响在税负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所得税率较高的企业、不存在出口业务的企业以及实施向上盈余管理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投资者对于及时调整盈余管理策略的企业给予了积极评价。
本文有以下两点贡献:(1)丰富了税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相关文献。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所得税的影响,关于增值税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则鲜有涉及。考虑到直接税与间接税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逻辑差异,本文以增值税税率改革为研究契机,通过区分基于增值税类损益科目和非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盈余管理活动,创新性地构建了区别于所得税影响盈余管理的分析框架,进而填补了间接税税收成本驱动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文献缺口。(2)丰富了增值税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研究成果。已有文献主要考察增值税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技术创新、劳动力需求等,从企业会计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从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视角,拓展了增值税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学术文献。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本文的结论有助于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等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更有针对性地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以监管部门为例,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力度,抑制企业基于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同于所得税驱动的盈余管理活动,本文发现企业受增值税税收成本的影响时,会策略性地将盈余管理活动在不同账户之间进行调整。同时,由于未来我国可能进一步降低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税负,企业基于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盈余管理活动可能持续增加。因此,监管部门应更有针对性地关注企业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信息披露状况,有效监管企业基于收入等增值税类损益科目的盈余管理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