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欲言
自
7
月份以来,中美利差持续稳定于
250
基点附近,
11.20
日一度突破
252
基点,再创历史新高。
何种因素在影响中美息差持续扩大?
中美息差有没有压缩空间?
如果中美息差不能压缩,如何实现降息?
如果不能降息,如何平抑债市风波?
如果债市风波无法平抑,会发生什么?
01
外升内贬的结果
从购买力来看,
2020
年
1-10
月,中国
CPI
均值
3.04%
,美国
CPI
均值
1.22%
。
2020
年至今,人民币购买力相对于美元缩水约
2%
。
从汇率来看,离岸人民币自
2020
年开年的
6.9672
升值至目前的
6.5552
。年内至今,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幅度约
6%
。
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外升内贬缺口继续扩张!
从购买力平价关系可知,外升内贬缺口会(通过跨境物资流动)自动聚拢。想让缺口不聚拢,就需要一个支点将缺口撬开。
支点就是中美息差。
外升内贬缺口越大,要求中美息差越高。随着外升内贬缺口扩张
,中美息差年内走阔约
27
基点。反之,如果外升内贬的缺口缩小(渠道无非是人民币内升和外贬),中美息差就会下降。
中美息差走阔是外升内贬的结果。
02
无锚印钞的结果
法币,包括美元和人民币都是信用货币。
一个企业的信用来自哪里?要么就是企业长期运转良好给人信心,要么就是有抵押物。
两个都没有,哪来的信用?
货币信用同样如此。要么是货币长期(百年以上)信誉良好,货币信用以历史背书;要么就是抵押物背书(金本位、银本位就是以抵押物背书)。
1971
年之后,美元脱离金本位,美元失去抵押物背书(
多数人认为现在美元是以国债为抵押,事实上以国债为抵押是自己对自己授信,谁会相信一个企业自己对自己授信的信誉?国家同理,国债抵押印钞就是彻底的无锚印钞
),实际上
美元是无锚印钞,但美元尚有历史信誉来作背书授信,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元无锚印钞的影响。
自美国建国以来,美元价值相对(其他货币)比较稳定,币值长期较为稳定赋予美元较强的信用。
人民币的历史则较短,币值历史震荡幅度也较高,很难以历史背书增信。
1994
年之前,人民币需要解决国企困难、解决银行困难、解决财政困难,最终结果都指向失控的无锚印钞。
没有背书作为约束,就很难控制无锚印钞的冲动,这导致90年代人民币内外双贬,
1993
年中国通胀高企,
1994
年
1
月
1
日人民币汇率直接跳贬近半。
1994
年之后,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转向以外汇抵押(美元抵押)为主,由于美元也没有实际抵押物(仅以历史信用背书),
1994
年之后,
人民币
基础货币发行实际上是
间接以美元历史信用进行背书
。
外汇抵押印钞模式增强了人民币信用,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张,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4-2014
年,人民币信用极高,这段时间,人民币长期具有升值压力。
2015
年人民币汇改和股灾之后,为稳定资产价格,中国央行开始创新各种放水工具驱动
M2
增长,实际上是重返无锚印钞。此后,人民币基础货币中无锚印钞比例迅速提升,无锚印钞增多必然伴随着人民币货币信用的下滑。
2015
年
1
月,人民币基础货币
28.83
万亿,外汇占款
27.07
万亿,外汇抵押印钞占比基础货币的
94%
,无锚印钞
6%
;
2020
年
1
月,基础货币
32.16
万亿,外汇占款
21.24
万亿,外汇抵押印钞占比基础货币的
66%
,无锚印钞
34%
;
近年以来,人民币无锚印钞占比大幅提升,货币信用下滑,随之被迫以利率升高作出补偿,从而驱动中美息差扩大。反之,如果人民币
无锚印钞占比下降,中美息差就会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