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刚刚发布:延长至2月28日! ·  昨天  
三峡小微  ·  7天11万游客!春节假期三峡大坝旅游人气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天水花牛苹果为什么“攒劲”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0-08 10:30

正文



导读
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天水市,习近平考察了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
农参编辑部推出专题文章《 特稿丨三中全会后首次离京考察!总书记在甘肃看的这颗花牛苹果有何与众不同? 》,引发广泛关注。
现转发“人民日报”推出的总结文章,一起来看看如何发展特色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就能“长”出千姿百态的产业。
甘肃天水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乡亲们正忙着采摘和装箱。望着一筐筐红彤彤的苹果,果农武双泉喜上眉梢:“看今年行情,亩均净收入至少2万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山西大同的黄花、陕西柞水的木耳、广西来宾的甘蔗 ……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蕴藏群众致富经,拓宽发展振兴路。持续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就能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差异大,产业振兴不可能只有“一个模板”。天水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南北气候条件兼而有之,丘陵、山地与河谷交错。当地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山地果业,使花牛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78.6万亩、产量达160万吨,把苹果产值做到了50亿元。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就能“长”出千姿百态的产业。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升级。 花牛苹果之所以品质好、名声响,一个重要原因是广泛应用现代栽培技术。“田秀才”活跃在地头,防雹网抵御冰雹和倒春寒,反光膜促进着色与增糖,智慧农业大屏上清晰显示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数据……得益于技术支撑,苹果种植实现精准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控,果园管理实现精细化与智能化。同时,依托苹果产业优势资源,一二三产业融合初具雏形。从种苗繁育、种植、贮藏,到生产苹果脆片、苹果白兰地……产业链日渐完善。提品质、强产业、补链条、增价值,小苹果背后的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整合资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过去农户“划埂而种”,土地产出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当地果农反映,种植花牛苹果,各家单打独斗,技术参差、销售单一,只得小利。为此,麦积区整合项目资金1.7亿元,建成南山花牛苹果基地15万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同时,鼓励村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和分户经营、分户核算,培育发展果品经营主体120家,4万多群众从中受益。在问题中找解题思路,从思路中找发展出路,才能助力特色优势产业结出更多“金果果”。
处一隅而观全局。天水发展特色产业的努力,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甘肃的农业发展实绩,也是沿黄农业不断优化生产布局的生动写照。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还是在黄河保护治理、转型发展实践中找准定位、明确重点,沿黄各省(区)都需要做好“特”的文章。加强探索、破解难题,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真攒劲!”大家直夸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工人董桂红能干。她谦虚回应:“攒劲也要赶上好机会。”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坚实的技术支撑、完善的政策保障,只要大家脚踏实地同心干,必能结出更多“致富果”,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为人民日报甘肃分社记者王锦涛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农参专访丨郭旭:齐齐哈尔烤肉要“走出去”才能成为富民产业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