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要骑上父亲的肩头,就会如同看到全世界一般兴奋;长大后,我们与父亲的交流越来越少。但或许,父爱就是一泓清泉,让我们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在古典音乐史中,也有着很多父子或父女让我们感受到了渗透在音乐中的温情脉脉,也正所谓“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
出身于音乐世家的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他似乎总是活在“天才”二字的阴影下,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自己也曾经说:“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
莫扎特从小就能出色地演奏羽管键琴和小提琴,而在1778年经历了母亲的病逝之后,他开始练习中提琴。他被中提琴丰富鲜明的音色美、以及那充满热情而略带忧郁的音响所吸引。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
在这首交响协奏曲中,中提琴作为独奏声部的应用是非同寻常的。莫扎特打破了传统,跳出了世俗对待中提琴的偏见,以当时独一无二的高水平作曲手法和对乐器本质的了解,绝妙地发挥了中提琴的表现性能。
乐曲中,压抑的情绪犹如涌动着的暗流,一直到第三乐章的急板方才有了“探出水面”的势头,这与他在萨尔茨堡宫廷当差时的郁积不满也息息相关。
莫扎特音乐中的欢乐是真实的,但是他在苦闷中的挣扎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努力地摆脱“天才”二字的束缚,努力地甩开家庭带来的优越,努力打破封建制度对音乐家的约束。莫扎特长大之后不只变成了“老莫扎特”,也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力量”的作曲家。
莫扎特的这首《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曾被许多音乐家所演绎,其中包括俄国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
在当代小提琴演奏史上,子承父业、同映相辉的例子并不少见,然而像他们父子这样在音乐上达到如此高度的也难能可贵。他们于1963年9月录制了《莫札特:小提琴与中提琴协奏曲K364、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K423》专辑,指挥是大名鼎鼎的库里尔·康德拉申,录音亦是大师级的肯尼森·威尔金森,交响乐团是著名的莫斯科爱乐乐团。该唱片的介绍说“如此阵容,演出、录音浑然一体,堪称录音史上一最佳出品”。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中提琴瞬间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也让专辑成为了一张值得珍藏的优秀录音专辑。
第二乐章《行板》
小奥伊斯特拉赫自打出生以后,耳边就经常回响着他父亲那无比美妙的琴声。多年之后,当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成名后回忆起他的童年情景时,总是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谈到他最初对小提琴的了解和热爱,都是得助于他父亲一点一滴的动人琴声。当时,他父亲作为小提琴家的美好形象,始终在他的心目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
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
如今,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神话般的人物,而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尽管很难摆脱他父亲那无比巨大的名声和影响所笼罩在他身上的无形压力,但毕竟也还是以他那被人们所公认的天才能力,在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大师的行列中占有了一席位置。
第三乐章《急板》
正如一位西方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是我们这个世纪中一位卓越的小提琴家,是一位永远不容人们等闲视之的艺术家。”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占据着不同凡响的位置。他,是苏联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一颗耀眼明星,更是一个与其父同创伟绩,开拓辉煌艺术时代的杰出典范。
在本周日的星期广播音乐会上,也有一对父女将要为我们带来莫扎特的这首《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那就是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与女儿、小提琴演奏家夏小曹女士。
夏小曹的音乐生涯从开始就与作为指挥家的父亲曹鹏分不开。他们父女俩经常在世界各地同台演出,曹鹏既是台上气场十足的指挥家,也是台下对女儿呵护有加的父亲。夏小曹曾记忆道“不喜欢拉的练习曲,爸爸就会和我一起坐下来找感觉谈感觉,让我学会在枯燥的练习曲里也能找到美妙的声音。”
在无数的合作演出中,他们父女携手,配合生动默契、天衣无缝。演奏完毕,曹鹏总会侧过头向女儿夏小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曹鹏很喜欢和女儿同台演出,他说那是一种幸福。当问起夏小曹:“你感到什么时刻最幸福?”她说:“和父亲一起登台演出,当掌声响起来,和父亲拥抱时,感觉无比幸福。”
让我们共同期待本周日指挥家曹鹏与女儿夏小曹在星广会上的再度携手。
撰文:王心远
编辑:应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