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见CNPolitics
我们想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社科学术研究,接触靠谱思想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楼市税收优惠新政来了! ·  2 天前  
新华社  ·  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  5 天前  
都市时报  ·  已有多人报警!有人全家被骚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见CNPolitics

登陆指南|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8

政见CNPolitics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5 20:16

正文



                                

无  畏  在  歧  路

  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8  

  登  陆  指  南  

▼                                


2018年8月,国际文化研究学会(ACS)的第12届双年会(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8)将在上海大学召开。


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此会。此前的6届双年会,分别在伊斯坦布尔、金斯顿(牙买加)、香港、巴黎、坦佩雷(芬兰)和悉尼举行。


本次大会分为两个部分:4天(8月12-15日)的大会,和专为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安排的1天(8月11日)的学生场。


在此,大会向所有体制内外的文化研究者和青年学人发出邀请,恳请奔走相告,踊跃参与;在这一年中,和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和分享当代中国社会为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带来的独特活力。


在本次大会的30个参考议题中,大会筹备委员会认为如下5项非常重要、特别向中文世界的学人推荐:




❖ 城乡文化关系 ❖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城市化、城市压倒乡村、用“城市化率”来衡量社会进步的程度:这一套学自欧美的发展模式,也能用在中国大陆和其他类似地区——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西和尼日利亚等等——的头上吗?如果全世界的一半地方都城市化了,人类社会和地球系统能承受吗?如果你不敢肯定说“能”,如果你对这样的前景深怀疑虑,那就应该另辟思路:除了目前这样严重失衡的对立关系,城市和乡村是否更应该发展互补、共存、平等结合……的其他关系?如果整个城乡关系都该有根本的改变,其中的文化关系目前是怎样、又该如何变?



 青年人的文化状况和政治意识 ❖

 Political/Cultural Unconscious of the Youth


今天,全世界的青年人都是各自社会和全球危机的直接承受者,也是各种变化可能的最敏感的体现者。当“文化”越来越发挥决定社会走向的关键作用的时候,青年人的文化状况是怎样的?哪些现实和历史的媒介因素,正在深刻塑造青年人的文化感官?在一个被普遍认为是“去政治”的时代,青年人的政治感觉是如何成形的?真是普遍“冷感”的吗?尤其重要的是:不同阶层地域性别的青年人,在文化状况和政治意识方面的异同,应当被如何勾勒?



❖ 多样的未来理想及其实践 

Ideas and Practices for the Alternative


当代世界的多重危机,已经迫使大家意识到,在几乎所有的层面,现在都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实践;可另一方面,主流社会又严重缺乏对长远未来的关怀,甚至——在实际上,而非嘴上——不觉得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今天的几乎所有重大的社会和文化难题(例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当中,你都能看到理想缺位的痼疾。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短视和狭隘?当“主流”如此没出息的时候,社会的其他方面又是如何?在一片荒凉的景象底下,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实践,是否可能如灾后新芽,这里那里、此起彼伏地冒出来?如果这样的可能正在变成现实,文化研究该如何敏锐反应、与之携手互助?



  知识生产机制及其变化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加速度变化,是越来越明显了。这两年在城市里野草一般簇生的“共享单车”,就再次凸显了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方向:知识生产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直接融合,以及这融合对后者的高度垄断的进一步促进;大学和“主流传媒”的慌不择路式的“改革”,则凸显了另一个同样触目的方向:知识生产的几乎大部分现存的中心机制,都可能难以为继了。这些变化似乎正在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何为人类”,我们该如何回应?



❖ 人工智能和劳动权利 ❖

Labour Right and Robot


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势不可挡,这本来应该是促进人类福祉的技术进步,现在却似乎将人推进了“我是不是要被它取代了”的大恐慌。这并非全是杞人忧天,机器人的确超越了以前那种只是减少蓝领岗位的阶段,开始明显地减少白领类的岗位了。人力岗位的减少本是好事,说明人类可以减少谋生的繁重劳动了,为什么这反而成了灾难?我们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应该为此付什么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人这么容易被机器取代?人从来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变成这样了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进步的方向,自己把自己搞得越来越机器化、于是也就容易被取代了?…… 人工智能的问题,绝不只是关乎技术和管理,也不只是关乎经济和社会安排,它更关乎历史和未来,关乎我们如何定义人的生活的涵义,包括劳动的意义和权力。



  从2017年6月20日起,大会接受参会申请  

具体的申请程序和要求(包括会务费和会议安排等),统请登陆大会的专用网站:

http://www.cul-studies.com

请打开“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两点说明:

1. 大会希望参与者自由组合、相互搭档,以panel的形式提交申请;同时,也接受单篇论文的申请。

2. 大会以英文为工作语言,如需现场翻译,统请各panel的组织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