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外币圈
随时把握币圈最新动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巴比特资讯  ·  因为AI,阿里终于被市场看作一家要做102年 ... ·  9 小时前  
巴比特资讯  ·  杨植麟和梁文锋,论文撞车了 ·  昨天  
巴比特资讯  ·  第一批DeepSeek开发者,已经开始逃离了 ·  昨天  
巴比特资讯  ·  DeepSeek满血微调秘籍来了,全网首发打 ... ·  2 天前  
巴比特资讯  ·  马斯克的Grok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外币圈

人民日报金融报头版唱空比特币有逻辑吗

海外币圈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7-12-26 00:05

正文


12月25号,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再度大篇幅唱空比特币 (上图右下角:《颠倒众生的比特币将载入金融史》) 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这篇官媒唱空比特币文章的逻辑。


原文片段一:


比特币为什么如此令众生颠倒?它是否真的有巨大的价值?在我看来,比特币价值为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一些认为比特币泡沫将很快破裂的人,如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被市场现实无情打脸呢?当然,有些人一开始对比特币是怀疑的,但在不断上涨的行情面前,开始相信比特币在现实世界拥有美好的未来。


比特币这种毫无价值的东西持续受到疯狂追捧,确实有点不可思议,要理解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只能从行为心理学出发,把它放在金融史的维度上才能看得比较清楚。170年前,有一个叫查尔斯·麦基的美国人写了一本名为《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的书,这本书搜集了历史上十几个非同寻常的群众性癫狂事件,既有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骗局等金融事件,也有圣物崇拜、十字军东征狂热等与宗教相关的群体性事件,甚至是基于一些莫名其妙传闻的群众狂热。


上文简要分析:


文章开头简单讲述了一下比特币近期的价格走势,比特币一路高歌,即使回调不断,但是也无法阻止一路飙涨的趋势。


作者很快就用下定义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于比特币的观点——比特币价值为零。


然后引向了所谓的心理学逻辑。将比特币和历史上的重大泡沫事件相结合。


事实上,这样草率的观点毫无技术含量。作者显然在把逻辑引向他擅长的领域,而不是区块链技术方向。


原文片段二:


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卷入人数众多,持续时间非常长,数年甚至数十年,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尽管也有质疑的声音但根本抵挡不住事物发展的势头。此外,这些案例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事件的由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且看上去极富创意。


比特币毫无价值,这点笔者已多次论证过,在此不想再次重复。而这种无价值之物之所以颠倒众生,让千万人为之痴狂,无疑是源于人们的从众心理,而这种从众心理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比特币具备了上述案例的共同特点:极具创意,鲜明的时代性,直指我们这个时代的痛点——政府货币可信度的严重下降。但是,指出我们时代的问题不等于找到了解决的答案,但无论如何,戳中时代痛点为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上文简要分析:


作者为比特币和他所知道的历史重大泡沫事件找了一些共同点,主要的共同点在于: 这些事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直接戳中我们这个时代的痛点。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痛点就是——政府货币可信度严重下降。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解决方案,的确可以为这个政府货币缺乏信任的时代带来充满光明的未来。 这正好说明了比特币直戳用户的痛点。


而历史上的重大泡沫,虽然是直戳用户的痛点, 但是由于过去科技进步的缓慢,这些新兴事物无法真正给用户来带回报,一直停留于纸上谈兵。


作者有意通过心理学解释问题,但是诸如“十字军东征”这样的历史大泡沫。


这很有可能是源于“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白白牺牲综合征 ”。“天哪!十字军被击败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们上战场,夺回我们的胜利果实!”于是十字军前赴后继…


很显然, 这种事情只会出现在那个教会集权的年代。 这种实例显然与比特币毫无可比性 ,区块链技术恰恰是去中心化、去集权化的代表,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传统技术和金融体系极有可能受到威胁,甚至被代替也极有可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