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安珀警报: 我拼尽全力,不想放弃你每一丝生的希望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09-22 07: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都来了,你不点个 蓝字 关注一下么?



上周在开会时,大家的手机同时突然响起来,一看原来是 安珀警报( Amber Alert ) ,说一个三岁的孩子被抢走,还有嫌疑犯的车牌号。


没多久手机又震了,说 警报解除,孩子已经找到



一个看到了警报的警察在新泽西进纽约的隧道口巡逻时,根据警报上的信息确认了这辆车,果断叫停,解救了小女孩。


从警报响到孩子被找到, 一前一后不到5分钟。




几年前第一次收到 安珀警报,听美国同学介绍了解了它的历史, 挺感动。


想到前两年国内也曾风靡一时在各种社交媒体上 解救被拐儿童 , 如今似乎已渐渐销声匿迹。


然而 热点不在,不代表问题已不在。


要想真正解决, 需要激情,但 更需要的是秩序的建立。


那么, 安珀警报在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这样的系统在中国能借鉴吗?




【1】


安珀警报 Amber Alert ,全名American‘s Missing Broadcast Emergency Response (美国儿童绑架被拐紧急报警系统),缩写Amber,却正好 起源于一个 叫Amber的孩子的悲伤的故事



1996年,这个9岁的孩子,在家附近骑自行车时被人抢走。她的邻居听到一声尖叫,追出来时已经看到 安珀被人从自行车拽下来拖入车子里带走。





邻居马上报警, 警方出动了大量警力,却在几天在附近不远处的一个排水沟里找到了 安珀的尸体。


20年过去了,警方至少排查了8000个嫌疑人,至今却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


直到今天,警方 依然每年收到十多个嫌疑犯的举报, 仍然在积极的调查这个案件。


就算过了20年, 我也绝不会放弃 。总有一天罪犯会被抓到。“ 安珀的母亲摸着她的照片说。




20年不放弃,对于每一个母亲,可能都会是相同的坚持。


可是,外人又怎能理解这样坚持的背后有多少泪水和无奈。



【2】



这对坚强的父母,在自己的悲痛欲绝中,想到的 还是怎样能帮助建立有效的机制,预防这样的悲剧在别的家庭身上发生。


他们成立了反儿童性侵的公益组织,四处收集签名,呼吁对 保护儿童更为严格的立法


终于,在家乡得州,开始了第一个 安珀警报 - 当地 广播在类似情况发生时,暂停节目, 播放紧急通知


越来越多地方的广播台电视台加入其中,开始广播 安珀警报。



最终,只有敌人入侵才能拉动的国家警报系统也接受了 安珀警报作为其中一员。


这个发自于地方性的组织,终于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庞大的网络,并最终立法。


如今,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欧盟17个国家,及马来西亚都开始实行相似的 安珀警报。



从此, 这些地方的 子又多了一层保障



至少 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会被提醒,


刚刚有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突然之间被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刚刚有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支离破碎。


哪怕有一个人多看了一眼, 也给这个孩子 带来了生的希望



【3】


这位叫Rae-Leigh Bradbury的18岁青春美少女,活泼的拉拉队长,就曾是 安珀警报 解救的 第一个孩子



她才8周的时候,有精神疾病的保姆挟持走了她。 在 珀警报响起的 90分钟内,她就被发现并解救


姑娘长大后,成为了 安珀警报的大使。


她出席了布什总统签署 安珀警报 立法的典礼,并开始在各个渠道为 安珀发声


一个在8周大就险些丧命的孩子,虎口逃生,并长成了一个优秀活力的少女,这个故事 鼓励了大量支持者, 安珀警报才有望发展壮大并最终立法。




【4】


触动安珀警报的要求是, 孩子17 周岁以下, 有可能身处危险之中, 并且有孩子被带走车辆相对详细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人寻找。


2013年开始, 安珀警报加入了 无线警报系统 (Wireless Emergency Alerts (WEA) program),通信商直接推送到所有人的手机上,并用 长时间的震动警醒大家马上看


2015年, Facebook 开始推送信息给发生 安珀警报的附近居民。 Bing 在搜索器中加入 安珀警报。 Google 也把 安珀警报加进了Waze地图App中。





如今,手机推送,电视广播滚动直播,Facebook/Twitter各种社交网站直播,已经交织了 360度的信息网络


不光是线上,线下也不例外。 贯穿全国的交通系统 都会实时显示附近 安珀警报的信息。




到今年8月1号, 安珀警报已经成功解救了 830个孩子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警报对 犯罪分子的警示作用 不容小觑。


被解救的830个孩子中,95%的孩子活着回来,3.5%被找到的时候已死亡, 1.2%没有找到。


但这3.5%的死亡率,却还是让项目的负责人耿耿于怀。


安珀警报很成功,但是我 要做的还有很多。 哪怕只有1个孩子死亡, 这个数字我们也无法承受 。” 负责人说。


是啊,这1%,对那个家庭来说,就是100%。



【5】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前不久才看过的一部两年前的国内的电影 - 《亲爱的》。


我还没有孩子,却同样震动, 而转头看身旁有孩子的朋友 ,早已泪流满面。


原型 《彭高峰寻子日记》 《孙海洋悲痛的寻子路》的故事很多人都看过。再次回看时, 这些字眼看到还是那么让人心痛 -



可派出所值班民警说按照相 关规定要24小时才能立案,叫我回去自己找找,我苦哭哀求,我说24小时后不知我的孩子弄哪里去了。”


" 我立即跑到公明的社区警务室,要求查看当时的监视录象。同样也被拒绝了。说 要看 录象必须有公明派出所的干警带领下才可以看


我们就像疯一样的到处跑,登寻人启示,报纸上仅一手屏幕大的寻人启示就有一天收600元的 ,有一天收900元的不等,电视台更是仅下方限50个字以内晃一遍就收取 高额的费用 ,给 出租车司机广播一遍也是高额惊人的费用。



相信每一个丢失孩子的家长都有相似的遭遇。


比起美国的犯罪分子多是精神疾病,中国的拐卖儿童更多的是 职业人贩子 , 他们有精密的部署,多次拐卖的经验,这显然 比美国的更为可怕。


虽然据说现在报警已经不需要24小时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 抢救一个孩子的最佳时间是刚刚发生的3小时内, 就算警察接受报警, 仅靠警力寻找能够对付这些狡猾的人贩子吗?


在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如此普及的今天,在手机应用如此领先的中国, 为什么我们不能借鉴美国的模式,发动全员力量关注与寻找丢失的孩子?


不管是否有效,为了无数孩子的生命,难道不值得一试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