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  吐血也要降 ,30车企卷入,广丰刚宣战 ·  10 小时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昨天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昨天  
玩车教授  ·  短视频 | 提前知道这些 遇到事故不吃亏! ·  3 天前  
有车以后  ·  大牌+大空间、超5米3排座,顶流混动,1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动车公社

英国人买不到英国车?这家百年英伦品牌还有未来吗?

电动车公社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1-19 23:3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汽车制造商捷豹因转型电动化而暂停接受新车订单的情况,并详细分析了捷豹品牌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文章还探讨了捷豹转型电动豪华品牌的决策背后的原因,以及其在新能源时代可能借助中国制造实现复兴的机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捷豹因转型电动化暂停接受新车订单

今年11月份开始,捷豹官方已暂停接受来自英国地区的新车订单,直到2026年才会恢复在英国市场发售新车。

关键观点2: 捷豹面临品牌定位和销量困境

作为英伦豪华品牌的代表,捷豹努力维持高格调,但销量惨淡。品牌定位和品控问题是其主要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3: 捷豹转型电动豪华品牌的决策

为了顺应新能源汽车的到来,捷豹品牌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电动化。这一决策背后,是捷豹对品牌未来的重新思考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关键观点4: 中国制造的潜在助力

为了保证英伦豪华的纯粹血统,捷豹坚持在英国生产。但在新能源时代,中国制造的电动车供应链优势显化,捷豹可能会借助中国制造实现复兴。


正文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英国人,竟然买不着在自家门口生产的捷豹了?


继捷豹路虎被卖给印度汽车公司之后,这可能是最让英国人扎心的消息了


从今年11月份开始,捷豹官方已暂停接受来自英国地区的新车订单。当地用户如果想立刻拥有一台捷豹,唯一的选择只剩二手车。


而捷豹恢复在英国市场发售新车,要等到2026年


这一切的原因,源于捷豹路虎的“重塑未来”全球战略——作为这个战略的一部分,捷豹要在2025年成为纯电豪华品牌。


可以这么说,捷豹停售就是一盘醋,专门为了包电动化转型的这盘饺子


但有一说一,这个理由看上去可有些抽象:


此时正值全球车企(非中国)在电动化转型上打退堂鼓之际,捷豹居然硬着头皮要在2025年实现全电动化?为此还暂停为英国老家的用户生产新车?


当然,品牌方对此有话说



在捷豹看来,这次的动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借着电气化的契机提升品牌定位,从对标BBA变成对标宾利、阿斯顿·马丁!




01. 英伦豪华的困境



捷豹搞这么一出,实话讲也是被现实所逼。


作为英伦豪华的典型代表,曾是英国皇室御用座驾、并在赛道上尽显王者风范的捷豹,一直以来都力图维持着高格调。


详情请戳:这个品牌拥有全球最美车型,销量却无比惨淡!现在转型电气化,还来得及吗?


(Jaguar XJ-SC 1987,优雅的代名词)

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自从1989年捷豹被卖到福特手里之后,所谓的英伦豪华品牌就开始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虽然车还是英国造(工厂留在了英国本土),但品牌已经不属于英国人了。


这份尴尬,在2008年福特汽车因遭受经济危机,而被迫将捷豹和路虎一起打包卖给印度塔塔汽车之后,来到了一个至高点。

历史悠久的英伦骄傲竟成了印度人的资产,简直倒反天罡!这事对老伦敦正米字旗的冲击程度,可能堪比印度裔的苏纳克出任英国首相



但不管怎么说,捷豹的遭遇实属无奈之举,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家汽车工业不争气,就免不得在外受苦。


也正是因为被反复易手,捷豹在品牌规划和市场策略上走了不少弯路。


比如被塔塔汽车收编之后,捷豹虽然很受重视,恢复了不少元气,几年之间全球销量翻了一两番。


(Jaguar XF 2013)


但代价是,品牌定位从比肩保时捷滑落到了还不如BBA。


在这段时间里,捷豹有个老大难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就是品控差、维修价格高昂。就像那个段子说的——


“一位奔驰工程师和一捷豹工程师聊天。奔驰工程师表示,我们检验汽车密封性的标准,是把一只猫放在车里一整天,如果猫死了,说明密封性良好;捷豹工程师则表示,我们检验密封性也是把一只猫放在车里一整天,如果猫没跑出来,说明密封性良好


在J.D.Power的汽车质量排行里,捷豹路虎这对难兄难弟也是常年垫底:



对捷豹这种“大玩具”的定位,各种豪车超跑换着开的有钱人,可以不在乎居高不下的维修率。只要足够有调性,就足以让他们买单。


可当捷豹扩展用户群,试图从小众走向大众,影响到日常使用的各种故障,便会转化成各种“劝退”舆论——抱怨得多了,潜在的消费者难免会心里打鼓。



更何况,同时期捷豹的竞争对手们也在进化。奔驰、宝马都走上了品控提升之路,豪华车开始和质量过硬的标签绑定,而捷豹还是原来的样子,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要知道,不差钱的人养一辆难伺候的车是有品位有个性(就像前段时间的三色雨棚迈巴赫),没那么多钱的人买同样一辆车可是纯冤种


于是,捷豹的品牌力和车型售价一并走起了下坡路。尤其在中国市场,捷豹路虎这两兄弟还得了个“7折虎6折豹”的名声。


久而久之,捷豹不仅拦不住销量下滑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利润率也相当难看


到2023年,捷豹品牌的全年销量已经落回了2008年的水平。6.4万辆,还不如路虎揽胜一款车型的年销量:



捷豹,亟待改变。




02.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1年,因“打包发卖”而形成的捷豹路虎(JLR)公司,公布了名为“全球重塑”的全新战略。


毫无疑问,该战略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因新能源汽车的到来,而出现诸多变革的全球汽车产业新局面。


其中,捷豹品牌的任务是成为一个纯电动豪华汽车品牌,官方明确使用了“复兴”两个字。


言下之意,正如捷豹高管在接受采访时所表示的,“我认为该计划是让我们回到捷豹的起点,追求销量并不奏效。”


换句话说,JLR公司事实上宣告了以价换量策略的失败:现在20多万的捷豹E-PACE爱答不理,以前200多万的捷豹XJ6让人高攀不起!


捷豹拉低的入门车型售价,既丢了超豪华品牌的面子,又因为溢价空间有限失了利润率的里子,堪称两头不讨好。


甚至长久来看,捷豹“自降身价”的做法,也有损品牌价值


原本因捷豹独特的设计、优秀的操控与性能、以及底蕴深厚的品牌历史基因而吸引来的用户,很可能会在捷豹不断下探的产品售价中感到“被冒犯”,从而失去对品牌的兴趣。


要知道,捷豹品牌从来不是个大众化的品牌,在其辉煌时期,很多用户选择捷豹正是被其“优雅反派”的气质所吸引。


(捷豹的老对手,阿斯顿·马丁)


JLR北美CEO,就总结了这个扎心的事实:


“现在捷豹的产品虽然很棒,但它们失去了一点使捷豹与众不同的特殊DNA……我们需要回到过去,制造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必须足够独特的汽车。”


因为JLR的体量并不大,就算继续走量,从成本和规模的角度出发,捷豹品牌也很难再竞争得过有庞大用户群体支撑的BBA,所以捷豹“必须回归品牌传统和基因”,策略核心不是规模效应,而是品牌魅力。


而这种大方向的调整,除顺应新能源时代的变革以外,哪里还有更好的机(借)会(口)呢?


甚至借此机会,捷豹还可以重新唤起用户的期待:


“捷豹在设计纯电新车时,会重新思考电动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续航表现)如今电动车在外观上逐渐趋同,或许这就是电动车市场略显停滞的原因之一……而捷豹要打造的是挑战这些常规的车。”



给出这样的理由,捷豹将品牌下一款新车——纯电四门GT的预计售价抬高到10万英镑(约92.8万人民币),就很合理了。


至于新款电动车推出之前大砍产品线、并且短暂停产,则是为了重新出发所要做的必要工作。这既包括了为将来做准备(调整产线),也包括了甩掉以前的包袱(清理库存)。


毕竟,光中国市场上的捷豹路虎就已经库存爆表,7月以2.55的库存深度位居国内销售的汽车品牌榜首。



而8月,更是有多地捷豹路虎经销商表示“越卖越亏”,“除了路虎揽胜和卫士是赚钱的,其他都是亏的。”


或许中国市场还没曝出将停售捷豹新车的消息,只是因为经销商手里的库存车还没清完。


但无论如何,捷豹现在的路无疑是已经走窄了,换个方向说不定对大家都好。




03. 还得靠中国?



为了保证英伦豪华的纯粹血统,捷豹路虎尽管“飘零半生”,但一直坚持要留在英国生产。


不得不说,这也是捷豹路虎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原因。


毕竟,印度制造虽然让人信不过,可英国制造只会更加拉胯,不仅质量不过关,关键成本还居高不下。


于是到2014年奇瑞捷豹路虎常熟生产基地投产之后,中国造的捷豹路虎,成了全球捷豹路虎的质量上限。



目前,国产的奇瑞捷豹路虎车型有XFL、XEL、E-PACE三台捷豹和揽胜极光、发现运动版两台路虎,而这几款车型也为中国用户能买到“7折虎6折豹”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新能源时代,中国供应链在电动车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捷豹路虎也动起了仰仗中国制造的心思。


就在今年6月,捷豹路虎官宣与奇瑞达成合作,路虎将使用奇瑞汽车的平台生产“Freelander 神行者”品牌电动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