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男孩把电视遥控器狠狠摔在桌面上,怒气冲冲,离开客厅。
刚刷到这条热搜视频时,还以为妈妈做了什么对不起孩子的事。
前段时间,南京某学校门口,一个小男孩竟然当街对妈妈拳打脚踢。
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孩子变成蛮不讲理的“小霸王”了?
孩子变坏的背后,往往是畸形的教育方式,助长了他们天性中的恶意。
我一年收入7万,老婆却让儿子读5万学费的幼儿园,她说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帖主说,自己在三线小城市工作,每个月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可房贷每个月都要2500元。
但妻子却执意让孩子上最贵的幼儿园,因为里面基本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可以让孩子积攒有用的人脉。
夫妻两人为此吵过不少架,妻子每次都指责丈夫鼠目寸光。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身边越来越多家长,在拼命“卷孩子”。
收入高些的家庭,带孩子参加国际夏令营,去世界顶尖名校打卡;
收入一般的家庭,也给孩子报尽可能多的兴趣班,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
我理解有些父母,想把孩子托举上更高的起点,拓展他们的眼界和学识。
但罔顾自身经济能力,盲目给孩子砸钱,养出来的往往不是贵族,而是巨婴。
想起老家有个表弟,家庭条件一般,却从小被父母当成“富二代”养。
平日里,父母点10块钱的快餐都要犹豫半天,却大下血本,给儿子找最贵的托管,住最高档的学区房。
儿子要和同学去国外旅游,父母眼都不眨,给他转了大几万。
在父母的百般宠爱下,表弟从小非名牌不穿,非新款手机不用,上大学时打游戏,都要买最贵的装备。
结果不到半年,就嫌累嫌苦嫌工资低,辞职在家躺平了。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但教育方式一旦超越自身实力,必将让孩子对家庭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与其罔顾能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不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教会他们独立、勤勉与担当。
让孩子做社会活动的志愿者,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共情力;
给孩子买几本好书,让他们在沉浸书海之时,不断提升思想的高度。
当孩子拥有沉实的内在,和优良的秉性,他才会成为自己命运的建设者,游刃有余地行走世间。
有人曾给作家刘娜来信,询问:“怎么赶紧让我的孩子变好?”
“你错过了多少年孩子的成长,就要用多少耐心陪孩子修复创伤。”
现实里,不少父母或因外出务工,或因工作繁忙,长期缺席孩子成长。
大人们或许以为孩子小,不记事,却不知道年幼的心最为敏感。
父爱母爱的匮乏,会让孩子一生都渴望爱、寻找爱,甚至,用错误的方式,填补感情的空虚。
《乔家的儿女》里,乔七七母亲早逝,乔爸爸没有余力抚养他,把他寄养在二姨家。
二姨对七七谈不上关心,几个哥哥姐姐也忙于工作,鲜少上门探望七七。
杨玲子经常撩拨七七,不是和他在大街牵手,就是邀请他在家里看电影。
七七以为这就是爱,懵懵懂懂之下,和杨玲子偷尝了禁果。
随着杨玲子怀孕,七七成了众矢之的,不满20岁就辍学在家。
而有了孩子后的杨玲子,依然不改水性杨花的个性,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很快就勾搭上别的男人。
七七却嗫嚅着不答应,坦言自己只有在杨玲子身上,才能找回“被需要的感觉”。
七七的央求没能留住杨铃子,杨铃子离婚后,七七成为单亲爸爸。
因为忙于生计,他对女儿疏于照顾,导致女儿小小年纪就患上了自闭症。
生活中,很多现实版“乔七七”,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年纪轻轻就误入歧途。
他们要么敏感自卑,一点稀薄的爱,就能让他们不计后果地付出;
要么极端叛逆,希望通过一些过激行为,引起别人注意。
无论是哪种,他们都在极力填补从小缺失的安全感、归属感。
若是不想让孩子误入歧途,那就在他们小时候,给予尽可能多的陪伴。
不一定时时在侧,但一定要在孩子无助时,提供帮扶和依靠,为他们指点迷津。
要相信,一个童年被爱包裹的孩子,会拥有富足的内心,自由快乐地成长。
顾名思义,这类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时时盘旋在孩子上空,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甚至,孩子成年以后的恋爱、工作,他们都要强势干预。
家里“家规”森严,妈妈经常发微信、打电话,不是问他在干嘛,就是让他早点回家。
除此以外,男子的工资卡由父母全权保管,每个月只给他留一小部分,作为日常开销。
考虑到父母规定每晚十点半必须到家,男子每次和女友约会,都掐点进行。
女友想让男友来接她,因为当时正值过年,即使打到车,也要等50分钟,车子才能赶来。
“我过了十点半不能离开家的,要不你去附近的快餐店等车吧。”
很难想象,嫁给一个唯父母之命是听的男人,婚后会受多少委屈。
男人无法独立的表象背后,是父母无孔不入的控制,让他退化成了原生家庭的傀儡。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身上都有“孩子”和“成人”的两面。
如果父母一直是“大人”,对孩子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孩子永远都无法长大。
他们要么扼杀掉「自我」的一部分, 对父母唯唯诺诺;
要么因为不被亲人理解而结下暗伤,在抑郁中滑向绝境。
没有孩子愿意成为父母城堡的傀儡,但每个孩子都愿成为自己王国的主人。
抛下“我都是为你好”的自我感动,让儿女在一次次自主决策中,去经历、去试错、去成长。
当孩子成为独立的生命体,ta才能勇敢担起自己的人生,奔向更辽阔的未来。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既不能使孩子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成年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