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厅坚强领导下,濮阳市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政治担当,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内部融合、全民参与的“大耕保”新格局。全市耕地面积四年连增,增加耕地12.35万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别超出省定目标任务17.66万亩、1.5万亩,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一、创建“大耕保”机制,展现耕保新境界
(一)强化“党政同责”,建立纵深保护体系。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耕地保护工作;市政府对耕地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违法占用耕地等工作实行“周调度、月汇总、季排名”,并授权自然资源部门代表政府对耕地保护行使自然资源督察,对耕地保护不力的县区、乡镇直接约谈、问责;县(区)乡(镇)党委、政府逐级成立工作专班,层层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目前,濮阳形成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部门协作,构建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纪委监委、检察院、督查局、审计局等部门,采取下达“检察建议”“上门约谈”等方式推进耕地恢复整改。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宅基地和设施农用地全流程用地监管办法,将“非粮化”问题控制在源头,构筑了协调联动、同向发力耕保新机制。
(三)整合工作流程,构建大科室机制。坚持“科室整合、业务融合、集中办公”原则,实行耕保“大科室”制度,实现统一数据整理、统一研判分析、统一数据下发、统一标准认定,变“数出多门”为“数出一口”,变“简单销号”为“标出一处”。建立健全了“大耕保”管理体系,切实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避免“一刀切”整改,打造耕保新亮点
(一)自主监测预警,主动及时整改。变依附上级监测被动应对为主动监测提取,变年底集中整改为日常整改。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日常巡查、信息共享等现有信息技术。2024年,我市自主提取监测耕地变化图斑4586个,面积8653.21亩,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症结,分类拿出整改意见,细化分解到乡、村开展整改,坚决纠正整改简单化、“一刀切”。
(二)精准分类施策,科学高效整改。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耕地保护亲自研究部署、调度推进,坚持“指导为主”“督促为辅”,深入实地走访调查,综合分析研判,分类提出处理意见,指导县、乡采取“情理化”“经济化”“瘦身化”等方式精准整改。自然资源督察济南局对我局工作方式和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三)广泛宣传政策,提升思想认识。组织召开全市严格耕地保护专题培训会议,培训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村党支部书记590人;到各级党校开展耕地保护宣讲,近2800人熟知了耕保政策;同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政策巡回宣讲,向基层干部发放《濮阳市严格耕地保护有关政策问答》,制作耕地保护政策解读系列短视频等,有效提高了群众对耕地保护的知晓率、支持率。
三、深化“全链条”保护,开创耕保新局面
(一)严把耕地提升关,落实量质并重。建立规划、耕保、生态、用地等科(室)对补充耕地项目综合会审机制,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引领、以水定地原则,综合分析补充耕地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对补充耕地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并持续跟踪问效,确保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
(二)严格耕地整治关,遏制违法增量。持续加大对耕地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乡镇执法的监督、指导,确保行政执法权力下放基层后,耕地保护执法任务接得住、守得牢。去年,审核乡镇土地行政处罚卷宗32件,提出实质审核意见21项,督促乡镇整改恢复耕地问题971个、8400余亩。
(三)强化用地控制关,提升保障水平。将节约集约理念贯穿于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等全流程。建设用地选址时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8米宽的农村道路压缩至4米以内,节约了耕地800余亩。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去年全市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34宗2374亩,占工业用地出让总量的61.41%,较控制指标节约用地515亩,确保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1.官方网站:dnr.he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