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直播预告 | CGT产品的差异化与新机遇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08-12 17:33

正文

▲扫描二维码报名


CGT产品引领医疗创新的前沿,其差异化策略成为开启新机遇的关键。新兴技术平台如CRISPR基因编辑、CAR-T细胞工程化及精准递送系统,正酝酿着下一波创新浪潮。在追求差异化的同时,需精细平衡创新与临床实效,确保技术突破转化为实际疗效。CGT不仅限于肿瘤治疗,更在遗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通过精准适应症定位实现产品差异化。面对生产与规模化挑战,工艺创新成为关键。全球监管差异要求灵活策略,创新临床试验设计与合理的定价报销模式助力市场准入。在追求差异的同时,确保创新、安全性和患者可及性的平衡至关重要。


8月14日(周三)19:00-20:00 (北京时间),bioSeedin柏思荟将联合拜耳 ,举办主题为 “CGT产品的差异化与新机遇” 的线上圆桌讨论,邀请到了 比邻星创投副董事张羽 星尘生物联合创始人、CSO陆金华 正序生物首席执行官牟晓盾 科锐迈德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左炽健 拜耳Co.Lab中国负责人许笛 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线上圆桌讨论


活动主题: CGT产品的差异化与新机遇

活动 时间: 2024年8月14日(周三)下午 19:00—20:00

活动形式: 线上直播,中文

收看对象: 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管理人员、BD、投资人、研发人员)

预计流量: 400-600人


主持人:

张羽钦  比邻星创投 副董事

嘉宾:

陆金华  星尘生物 联合创始人,CSO

牟晓盾  正序生物 首席执行官

左炽健  科锐迈德 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

许  笛  拜耳Co.Lab中国负责人


讨论大纲


1. 何来差异

●哪些新兴技术平台有潜力推动 CGT 产品的下一波创新浪潮?

●在基因编辑、细胞工程化、递送系统等方面,最具前景的差异化方向是什么?

●如何平衡创新与可实现性,以确保差异化策略能够转化为临床效果?


2. 临床应用拓展

●除了肿瘤学,CGT 在哪些治疗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

●如何通过适应症的选择和组合来实现产品差异化?

●罕见病市场对 CGT 产品差异化有何特殊意义?


3. 生产与规模化挑战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如何通过生产工艺创新来实现差异化?


4. 监管与市场准入策略

不同地区(如中国、美国、欧盟)的监管环境对 CGT 产品差异化有何影响?- 如何通过创新的临床试验设计来加速 CGT 产品的审批过程?

●在定价和报销策略上,CGT 产品如何实现差异化以获得市场优势?


5. 不只是差异。如何平衡创新、安全性和可及性?

6.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各位嘉宾分享 CGT 产品差异化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



本 期 嘉 宾



张羽钦

比邻星创投 副董事


张羽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曾在美国Princeton Healthcare Center接受重症医学临床培训,获香港大学郑裕彤博士奖学金,在香港大学医学院重大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进行流感病毒的研究工作。之后加入在凯风创投从事早期医疗创新投资工作。张羽钦博士是比邻星创投投资副董事,主要关注生物制药和医学诊断领域的投资。投资案例有超视计科技、verimmune、以明生物、圣因生物、迈巴制药等。



陆金华

星尘生物 联合创始人,CSO


陆金华博士是TriArm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加入TriArm之前,是美国FDA 先进医疗产品办公室的专家审评官, 负责审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医疗器械,以及组合产品。陆博是广受认可的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专家,作为共同作者撰写了多份FDA指南文件。曾任美国FDA癌症卓越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并曾获得FDA监管科学研究卓越成就奖和其他奖励。


陆博从事生物医药研发超过二十五年。曾作为资深科学家,部门主管和咨询顾问服务于政府和生物医药行业,负责研发用于肿瘤治疗的病毒载体和病毒疫苗,并领导多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具有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工艺和检验方法开发,制剂以及法规依从等多方面的丰富经验。



牟晓盾

正序生物 首席执行官


正序生物专注于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为基础,开发突破性精准基因编辑疗法。牟晓盾博士获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学士学位。担任国际药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会(IFPMA)国际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协调理事会(ICH)细胞及基因疗法讨论组(CGTDG)专家,以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研发专委会委员。拥有近20年的国际工业界经验,曾带领团队建立生物药的工艺开发、生产和全球IND/BLA申报平台,覆盖mAb,ADC,pDNA,viral vectors,mRNA,VLP等多种药物分子。在肿瘤免疫和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有深入CMC研发和生产质控经验。在基因和细胞治疗和罕见病领域亦有快速临床推进的经验。曾在药明生物担任副总裁和分公司负责人、在默沙东(美国)和辉瑞(美国)担任项目和研发团队负责人。


左炽健

科锐迈德 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


德国弗莱堡大学药学系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环状RNA平台建设,包括新的成环框架的研发,环状RNA功能元件的筛选及优化,以及环状RNA工艺/生产开发研究,已建立国内领先的环状RNA平台。同时将环状RNA与多种递送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肿瘤免疫药物、传染病疫苗、肿瘤疫苗等项目开发。


作为环状RNA平台与肿瘤项目负责人主导的项目获得2022年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核酸药物“揭榜挂帅”创新项目,为唯一入围的环状RNA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科技部“常见与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


许笛

拜耳Co.Lab中国负责人


许笛博士拥有十年风险投资经验及数年肿瘤,CGT领域研发经验。拜耳Co.Lab是一个全球生命科学共创平台,旨在促进生物技术生态的创新和合作,聚焦CGT及肿瘤等重点领域。Co.Lab 覆盖全球创新热点地区包括美国剑桥,德国柏林,中国上海及日本神户。在先进实验室和协作空间外,Co.Lab还提供全球领先的辅导计划,以及直接接触拜耳全球研发与合作网络的机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合作伙伴

拜耳作为一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具有160多年历史的全球领先企业,长期持续投入推动医药创新,公司研发与合作网络遍及全世界。拜耳聚焦医药创新价值链的最新成果及外部合作机会,致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突破性创新。拜耳Co.Lab作为全球生命科学共创平台,旨在促进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的创新和合作,聚焦细胞基因治疗及肿瘤等重点领域。在中国,拜耳Co.Lab将于2024日9月下旬正式在上海张江开幕,目前首批入孵企业招募正在进行中。


咨询请加小助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