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生产加工、实体贸易,还是商品投资、资产配置,都通过交易来实现价值,通称为“交易商”是恰当的。交易和生产、贸易等词汇相对比,更具主观能动性,并不专指运用了某种衍生品工具,而是传统生意面临当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催生的理念和模式的变迁。
生产商和贸易商都是交易商
交易是指双方以货币及服务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生产和交易是经济体的最基本内容,生产决定交易,交易对生产有反作用。90年代笔者刚从业时还在价格双轨制的尾市,那时贸易公司基本都隶属物资局;后来市场经济初期,商品大体还是紧俏的,贸易商还需要点硬桥硬马。那时候生产商和贸易商是有分水岭的。以能化大宗商品为例:
一是商业环境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迁,尤其互联网极大赋能了工商业场景,对外让交易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对等;对内让信息流更加迅捷,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削弱了信息差、地域差,挑战了区域垄断的定价权,排除了部分中间环节。因此,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迭代,是考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商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敏锐的市场分析判断、适时的营销策略调整等方面形成后天管理优势,领先同行构筑优势;贸易商需要重视专业化、规模化,整合进销存运、信息处理等环节,构建供应链的增值服务。
二是产能周期变化所至。我国石化产业迎来格局巨变,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油煤气三种工艺路线同步大幅扩产,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将基本形成,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部分基础化工原料趋于过剩,必将引发不同工艺路线的成本竞争,带来生产、贸易和物流格局的变化。
三是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异军突起,崭新的商品衍生品交易时代已经来临,工厂、贸易商更加重视衍生品工具的运用,期子、投资公司的现货渠道能力持续增强,直接涉及到衍生品的石化产品,更明显感受到金融定价的波动。
市场呼唤更多综合服务商
或许是20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大家的观念,我们从危机中学习了衍生品的应用,在市场环境变迁中学习了对冲、锁价、套利、基差交易。这些年百年大变局向我们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对冲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加市场竞争力,在史诗级的行情波动中,捕捉史诗级的投资机会。部分龙头企业已经收购或正计划收购期货经纪公司,让我们感受到的产业资本进入期货行业的热情,这些企业研究、交易、风控体系日益健全,甚至公司高层亲自出任期货业务主要负责人,必将成为衍生品市场的中坚力量。
现在,以期货价格为基础的基差贸易已经变成常态,期货+升贴水、约定点价已经成为许多商品国内、国际贸易的主要定价方式。风险厌恶型的交易者可以根据供需的驱动去交易升贴水;风险追求者可以追逐供需强弱去放大自己的盈利。市场新工具应用明显提速,形成了期货、场内期权、场外期权、仓单交易等工具箱,市场展现出现货、中远期、场外和期货四个市场,并有了期货+保险、含权贸易等新的衍生交易,部分交易商以风险管理者自居,成为市场风险的购买者和运作者。经营模式的升级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优势的叠加,模式的变迁将是没有模式,而核心是存在的价值。
对生产商而言,衍生品的运用是对进销存节奏的精耕细作,是对宏观定价、金融定价的致敬;对贸易商而言,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服务手段的丰富,是整合要素、顺势而为和对时代的致敬。而市场呼唤更多的综合服务商,他们的身份将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商或贸易商,而是集成生产、加工、贸易、金融、物流等元素,以衍生品交易为时空纽带,以服务优势最大化的目标,具备更强的套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终打造出行走于一带一路的坚实力量。
内容回顾:
水往低处流——谈商品的逻辑与价格的结果
能化品种交易逻辑梳理及策略库建设
衍生品工具在石化贸易和投资中的运用
在这个投机者的零和游戏中,最终产业将具有碾压式的优势
生产商要以套利的办法来套保,贸易商要以套保的办法来投机
一文说透能化交易的本质,就是寻找价格的平衡:供需、利润、基差和比价
能化品种交易有门坎吗?
价格风险管理 | 浅议化工企业价格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库存的动态管理
能化产品研投构建和交易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