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保险
一个【让保险营销更简单!】的公众号。点击下方 ↓↓↓ 【关注】按钮,免费获得每日精彩资讯!选择【置顶公众号】找我们更方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网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昨天  
厦门网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恭喜!无锡这里,身价暴涨! ·  5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恭喜!无锡这里,身价暴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V保险

中国史上最大退休潮来了!

V保险  · 公众号  ·  · 2024-05-18 16:00

正文

前不久,民政部发布了《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据报道,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8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9.8%,相较上一年增加了近一千三百万人,人口比重增长了0.9%,约5年来增速新高。

65岁及以上人群于2021年底突破2亿门槛后,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达到了中度老龄化的社会界定。

2022年底持续增长达2.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4.9%。

联合国在其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一文中曾预测,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或将超过5亿人,从而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图片来源:网络

从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中度老龄化仅用了21年,老龄化速度快于法国、英国、德国。


预计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图片:泽平宏观


老年人口抚养比( 65岁及以上人口 / 15-64岁人口)大幅上升;


2020年老年抚养比为19.7%,也就是说每两个年轻人中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这在十年前,还是3个人养1个人,预计2050年这个比例将突破50%。



随着1962年至1972年,长达十年的第二次出生高峰人口进入老龄期(期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600万以上,仅1963年一年就出生2900多万人),老年人口进一步加剧;



随着这批人基本都开始年满60岁,将会出现大量退休人群,我国开始进入到退休高峰期。



《半月谈》曾发文称,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放眼全国,不少省份的退休人数体量已达“百万级”。北京、江西、内蒙古等地都在300万人以上,广东超700万人,浙江更是高达915万人。


2022年,出生于1962年的男性将达到60岁的退休年龄,大多数出生于1972年的普通女职工也将在今年退休。

实际上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婴儿潮”。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1962年开始的这个波峰。 

期间,中国年均出生人口达到2583万人,分别比前后两次“婴儿潮”年均多出506万人和377万人。

以此推算,此峰值期间出生的“60后”和“70后”,将在2022-2035年前后步入老年期,成为退休大潮的“主力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口高达2.39亿人,而后的70年代则达到了近2.17亿。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963年出生的人口是近70年来的最高值,新生儿多达2975万人,出生率为43.60‰。这也意味着,明年退休的人数可能更多。


最近几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断崖式下降,叠加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导致经济发展乏力,对我们的退休金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仅靠退休金够养老吗



答案是肯定不能!


我们先看看养老大概需要多少钱?


”20年前认为10万就足够养老,10年前会变成30万才足够养老,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过了百万,而体面养老需要500万!



还有更夸张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类似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养老绝不是有个老窝,有笔退休金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真正困扰他们的是进入60岁后各种疾病高发,而看不起病的窘状,央视新闻周刊曾经做过一期调查,结果是:中国老人平均8年带病生存,养老的困境主要在“医”而不是“养”。就现在退休金的水平来看,根本不够用。


我们需要学习一个专用名词:养老金替代率!


我们具体解释一下养老金替代率。指的就是劳动者在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一个比率,打个比方,如果退休前你的基本工资是10000元,退休后拿5000元,那么你的养老金替代率就是50%。

银保监会原副主席黄洪在央视财经某访谈节目上说:


“如果一个人退休前拿一万块钱一个月,如果退休后他拿七千块钱,那么他的养老金替代率就是70%。如果不低于70%,那么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跟他在职时的生活就不会明显下降。但光靠退休金养老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无法承担那么高的养老金替代率。”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要大于70%,如果达到60%到70%之间,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5%,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度下降,这就非常可怕了。



我国现在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官方数据显示是42%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是严重下降的。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曾表示作为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逐步下降。全国平均已不足50%,今后的趋势可能还会下降。



前不久人社部就公开表示,2020年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在2900元左右。2900元已经够低了吧?结果还是有很多人表示被平均了,父母的退休金连2000都不到。



这说明了什么?答案已经还能明确了,仅靠退休金根本满足不了退休后正常的生活,生活水准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没有几个发达国家不为养老金发愁。世界经济论坛就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说,到2050年,哪怕是目前养老金存储最多的6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会产生224万亿美元的缺口。如果算上人口大国,这个数字可能高达400万亿美元,几乎是全球经济总量的5倍。养老已经成了全球性难题。


所以,想在晚年依然“有钱花”,生活水平不改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负担不起


长寿是每个人都期望的好事,但长寿没钱花就悲剧了。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已是世界第一,规模也是世界第一,未来的养老风险,是我们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人社部:商业养老保险是主力军



那么,未来靠什么养老最靠谱呢?国家给出了答案: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商业保险。


我国已从2022年1月起正式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作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覆盖面虽广,其替代率却在逐年下降;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则较小。早在2020年,“十四五”规划曾明确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所谓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科普下,什么叫养老金个人账户?什么叫第三支柱?第一和第二是什么?其实好理解,就是可投资的账户。


目前,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大家很熟悉,就是到了退休年龄每个月领钱就行,直到人没了。


第二支柱只限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国企不少都有企业年金的,5险2金中的2金,除了公积金之外,就是企业年金。


第三支柱,就是个人账户了,可以理解为非公的账户,主要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一句话总结: 年轻时定投,老了多领点退休金。



其实这已经不是国家第一次释放这种信号了,近几年国家多次呼吁发展第三支柱的养老作用,我们需要看清一个趋势,就是国家大力在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作用,即个人养老储蓄计划,通俗地说,就是给自己存养老钱。想要高品质的退休生活,就要从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险做补充。


那么为什么商业养老保险养老是大趋势,主力军呢?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的时候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截了一张图,一看你就明白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