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势在必然。解决质量问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本质内容之一,质量时代的创造与建设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标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质量时代
对于深圳er来说并不陌生
▼
201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发布,首次提出要求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由此,“质量”成为贯穿深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的关键词。
一个词,记录一个时代。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质量时代,既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又是把握时代脉搏的战略判断,更重要的这是形势倒逼出来的时代。
那么,如何提升中国产品质量?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国务院参事王京生一直在关注“质量时代”并做了深入研究,其发表的《创造与建设质量时代的三大精神支撑》对“质量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王京生 国务院参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品质量能否提升,是中国在众强环视的国际舞台上,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大经济体的关键。
王京生认为,从速度时代迈向质量时代,是从满足基本需求向满足品质需求转变的过程,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
小编摘录了一些王京生先生的精彩观点,能让你更好地读懂“质量时代”这四个字:
1、一国产品之质量,乃一国之文明程度;一国产品之信誉,乃一国之国民尊严。
中国产品质量为什么上不去?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质量时代离不开三大精神的支撑。工匠精神是产品之魂,也是一个民族的工作信仰;创新精神则是质量时代维系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民族除旧布新的思想之源;而企业家精神则是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纳者。以工匠精神为基本,以创新精神为引领,以企业家精神把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凝聚起来,整合起来,必能推动迈向质量时代。
2、文化决定未来。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
中国当代三大精神缺失的背后,是严肃的文化问题。从宏阔的历史角度看,发端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至今一直未结束,其基本发展逻辑是在认识中批判、在批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其间也有过偏执的时期,比如,最初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发端的,但这并不妨碍它在自身发展中不断纠谬和积极的建设,而十年浩劫的“文革”也曾一度出现“两个否定”的思潮,即一方面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封建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又把传入的西方文化作为资产阶级文化否定,予文化建设以极大的破坏。但是改革开放后,这些问题又得到迅速的纠谬。现在,我们是既肯定西方先进文化,又肯定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城市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过去的拼经济、拼管理,进入到拼文化的阶段,迈向“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时代。要解决质量问题,迈进质量时代,最终拼的也是文化和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首要任务就是培育人文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3、国民素质决定产品质量,不提高国民素质,就不可能迈进质量时代。
不提高国民素质,就不可能迈进质量时代的门槛。一直以来,对于国民性的批判都是中国文化不断自我反思的重要内容。从鲁迅所处时代开始直到今天,一直在寻求国民素质提高的道路,也许在自我批判之中有些言论过于激烈,但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当前国民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人消费习惯的一种引导,它进一步强化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需求。
“质量成就未来”
已经成为深圳城市质量精神口号
过去
提起深圳
没有人不知晓“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如今
提起深圳
人们更加熟知的是“深圳质量”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
深圳质量首先是发展理念的创新
近年来
深圳坚持标准、质量、品牌、信誉
“四位一体”建设
着力以标准提升质量
若问“深圳质量”是怎么炼成的?
那便是
▼
以质量铸就品牌
以品牌树立信誉
以信誉拓展市场
正如王京生所言
▼
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创造与建设质量时代的三大动力源泉和力量支柱。
有高质量的环境才有“深圳蓝”
有高质量的工艺才有了华为手机、大疆无人机
……
速度终有极限
质量永无止境
深圳质量的探索
为中国质量探路
深圳发展的转型
为中国发展领航
将质量和标准写在城市发展的旗帜上
深圳一路向前
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