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高院  ·  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暖心”瞬间 ·  14 小时前  
陕西高院  ·  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暖心”瞬间 ·  14 小时前  
新华网  ·  公布了!中国女篮主教练 ,是他→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阴这条古街,即将焕新亮相!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区块链+新闻业,这是我们看过的最佳科普文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3-14 09:58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头条媒体实验室

(id: toutiaomlab

作者:Freia Nahser 编译:刘天睿

来源:Global Editors Network


按: 本篇文章是讨论区块链在新闻界应用的“科普文“。如果你对区块链仍然是”小白“一个,那么今天这篇来自Global Editors Network的编译将会为你从头解释什么是区块链、它的运作逻辑以及它给新闻界带来的启发。



火爆的区块链技术开始涉足新闻界,致力于提高业界透明度和可靠性,并将权力转交到作者手中。新闻工作者若想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必须对其有所了解。


本文采访了Tripod Advisors的创始人David Schlesinger、新闻市场Civil的联合创始人Daniel Sieberg和智能搜索平台Bibblio的联合创始人Mads Holmen。他们用浅显的语言为我们解读区块链这个名词,让我们了解区块链如何影响新闻界的未来、区块链的盈利潜力以及为什么如今的区块链和90年代初的互联网有诸多相似之处。



什么是区块链


Schlesinger说,区块链就像是一个蜂巢,每个巢室都相互连接。如果其中一个巢室消失或损坏,就会立刻引起注意,蜂巢也因此不再完整。


  •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的分布式账簿,是各电脑或节点数据达成一致的共识机制,能保证用户间交易的可靠性。

  • 所有交易(即“区块”)都相互关联、按时间顺序排序,并且向全部用户公开。

  • 每个区块都有特定的数字签名,可以防止数据篡改、便于身份验证、保证了高度安全。

  • 所有用户都能看到区块链上的每个变动。区块链上发生的一切都需要获得全体用户的同意。


什么是以太坊


  • 以太坊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计算平台。以太坊有智能合约功能,为买卖双方的资产转移提供了安全、透明的环境。

  • 以太坊使用数字货币“以太币”,以太坊各账户通用。


什么是代币


  • 代币建立在区块链之上,代表用户拥有的可转移的数字资产,如比特币或以太币。


什么是ICO(首次代币发行)



  • 公司用ICO快速筹集资本。

  • 公司通过售卖代币获得资金或其他数字货币(如比特币)。

  • 代币可以反映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价值。区块链市场越繁忙,代币需求越大、价值越高、越容易卖出甚至售罄。


(区块链的主要特征;图源:德勤)


区块链对新闻业有什么用


智能合约——保护知识产权、保障支付


Schlesinger表示新闻机构应该做他们最擅长的事:选题判断、内容整合。新闻机构不应该处理它们不擅长的事情,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作者酬劳支付和内容分发等。


区块链就可以处理这些新闻机构不擅长的事情。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可以追踪现实世界的一对一关系,如广告商与媒体、媒体与作者、作者与读者。使用区块链技术后,广告商和媒体这样的中介所拥有的部分权力将转移给作者和读者。因为区块链改变了少数个体掌控信息的局面,所有区块链用户都能获取信息。


深入解读


假设你给Global Editors Network写了一篇文章。在智能合约下,你可以允许所有参与GEN峰会的人免费使用文章,其他想要转载的人必须付费。


又或者你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在智能合约下,你可以明确规定:文章能免费使用,但发行量超过5万的媒体需要付费。


若没人接受你的出价,你可以修改合约定价。


挪威的Hubii公司就在经历区块链转型。Hubii是新闻聚合平台,最近刚刚进行ICO(首次代币发行),在未来将利用区块链打造内容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代币会升值并成为媒体与作者间的支付手段。Hubii还想引入验证过程:若用户帮助识别假新闻,则可获得小额奖励。如果作者在该平台上传了文章,他们可以申请验证,以此降低文章被标为“假新闻”的风险。这样一来,事实核查成了众包项目。此外,根据智能合约条例,每个事实核查者可以从文章收益中抽成。


图为Hubii公司


救世主“区块链”:没有审查、没有广告、没有假新闻


另一个马上要经历ICO的数字内容市场是Civil。


Civil新闻编辑室架构

(创始人:制定章程,规划管理结构和集资机制;

记者:文章的编写与发布、通过特定收入来源获利;

读者:搜寻优质内容,初期支持者可以通过平台推广获得奖励。)


Civil的白皮书中写道,Civil将会打造自给的全球新闻市场。这个市场没有广告、没有假新闻、不受外界干扰。市场参与者包括记者、读者、管理者和顾问团。


Civil市场:


Sieberg表示,新闻产业将是最早面向消费者应用区块链的产业之一。Civil模式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区块链应用中处于前列。


深入解读



Civil白皮书表示:

  • Civil正在打造新闻平台,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密码经济学为记者和用户创造公开的市场。

  • 在这个自我管理的市场,读者使用Civil的数字货币——CVL来赞助记者。记者可以组队成立新闻编辑室,经营自己的出版物。这为新闻的出版和传播开创了新型合作模式。

  • 受到利益驱使的编辑和事实核查者将对谣言起到限制作用。事实核查者赚取CVL并建立声誉。新闻发布者会与高效的事实核查者合作。

  • CVL将在ICO中发售。随着参与人数增多,CVL会增值。这就让Civil成为一个自给市场,能够资助更高质量的报道。


深层剖析


区块链保护记录不被篡改,可以永久存档数据并对公众开放。这就表示,没有任何的第三方,包括政府和企业,可以不经过集体同意篡改信息。因此,区块链会限制新闻审查,减少知识产权争端。


Sieberg表示,Civil让人们关注本地新闻、调查性报道、政策报道等平时强调得不够的领域。现在,有近三十名来自《纽约客》、《洛杉矶时报》和Politico的记者报名入驻Civil。


潜在难题


Civil的创始人MatthewIles强调,若想要Civil运转正常,我们需要大量不同的用户来频繁使用Civil。Bibblio创始人Mads Holmen则认为,依赖普通民众的参与不是万全之策。Bibblio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推荐服务,该公司提出了一种B2B区块链代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媒体之间可以通过代币交易流量、赚取收入,无需民众和其他第三方参与。


图为Bibblio


Holmen举例解释了Bibllio模式。A媒体和B媒体在各自的主页上都有推荐内容的版块,这个版块与用户兴趣相关,会推荐媒体购买的内容。两家媒体创作的内容都出现在了这个版块。在Bibllio模式下,如果用户通过A媒体的页面跳转到了B媒体,A就可以从B处获得代币。媒体获得和贡献的流量并不均等。因此,媒体必须购买更多代币来获取流量,或者售出代币赚取收入。Bibblio会监控系统,保证交易透明,为代币交易创造条件。


B2B系统的关键是为媒体巨头开发多元的流量来源。Holmen解释道,《卫报》约90%的流量来自Google和其他社交媒体。如果我们能保证《卫报》25%到30%的流量来自其他媒体,那么《卫报》的商业前景将更有保障、更为多元。如果价值转移只在媒体间发生,那资金便不会流出新闻领域,从而创造更多内容。


Holmen又举了一个旅游媒体AFAR的例子。AFAR想要获得大量来自旅游博客的流量。比起旅游博客,媒体更懂得挖掘读者价值。读者对于媒体的价值更大,因而媒体很乐意付钱给博客,从博客获得流量。博主可以赚取收益,用赚来的钱去更多地方旅游,创作更多旅游内容。


Holmen认为区块链更为有效。因为区块链公开透明,没有中间人,也不会出现“卷款逃跑”的问题。得益于此,Bibblio可以监控站点间流量动态、获取更多元的内容,继而为用户提供更完备、更精准的推荐服务。


可能出现的困难


像Civil这样的媒体合作市场会面临市场培育问题,因为这样的市场非常依赖用户。现在了解区块链技术的人不多,市场能说服普通民众参与基于区块链的项目吗?


新闻订阅的兴起


有些区块链反对者表示,现在许多新闻媒体都推出了订阅服务,所以新闻界并不需要区块链技术。然而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尽管美国报业巨头的订阅激增,新闻业整体的销量与收入仍在下滑。


一个保守的产业


Schlesinger指出,新闻业是一个异常保守的产业。从业者不喜欢改变,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有些人害怕面对一个崭新的新闻生态系统。他们宁可对此视而不见,也不愿意想一想有哪些益处。


不良行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