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打开印象笔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说来惭愧,自己还写过那么多关于印象笔记的文章,真的很打脸。
原因是什么?
因为太多了。
↑ 一共98个笔记本
笔记本有 98 个,它们就站在那里,似乎在告诉你:
“曹将,你看看,攒了多少资料,还记得吗?有多少重要的知识,还没有整理吧?”
于是,每次打开,都似乎要面临一场对自己的审判。我们总是趋利避害,所以,索性选择逃避。
可是,人总是很奇妙。你会因为心理负担而踌躇不前,也会因为某个原因「幡然醒悟」。
某天路过同事的桌面,干净得不像话。
我说,你这也太干净了。
他说,是啊,每天清理一下,每天都是新开始,没有负担。
我像被雷击中一样。
回到工位后,马上打开了印象笔记。将那些过往的文件夹们,全部放入一个文件夹「归档」。
中途确实会犹豫:这个很重要啊,那个说不定以后还要看啊。
但是这一次异常坚定:
“将过去归档,未来才能轻装上阵。”
等到最后,只剩下八个笔记本后,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做「如释重负」。
🚀-重要
这里主要存放经常用到的材料,比如通讯录,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查到。
我的剪贴板
这是印象笔记 iPhone 手机端自动生成的笔记本。
印象笔记手机端有个小组件「剪贴板」,它可以保存剪贴板中的文字、图片、网页和链接。
操作很简单,只用复制内容,然后在 iPhone 上左滑到小插件,然后点击「开始剪藏」,即可保存。
A-收件箱
当在网上看到不错的文章,或者有一些临时想法时,都会先丢到这里。
· 将好的信息放入对应的笔记本里。
· 没价值的信息直接删掉。
B-知识库
这是整理知识的笔记本。这里面是最近比较关注的模块,会不断梳理整理相关内容。
C-效率
E——
—
以上主要是个人知识管理部分的梳理,而下面则是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
K-扫描
里面是工作中涉及的重要文件,通过印象笔记的 App 「扫描宝」扫描备份。
L-讲话稿
这里是公司内外的优秀讲话稿,以后需要的时候能更快地锁定思路,更好表达。
Y——
—
Z-归档
这一次,我不再一开始就搭建大而全的体系,因为这只会徒增压力。
我是尾巴
在清理完印象笔记以后,也清理了工位桌面,瞬间心情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