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秋节,我们给真爱们曝光了一下嫦娥是癞蛤蟆的身世。
许多真爱大呼口味好重。
今年就给大家换个口味清淡点的。
我们来说一说,玉兔在人间卖萌享贡品时的化身,兔儿爷。
别误会,不是你想的那种兔儿爷。
▼
如果你在北京逛庙会,除了泥人空竹糖葫芦,还有一样东西不可错过,那就是兔儿爷。
这位兔儿爷,是玉兔的化身,进可化神享祭拜,退可卖萌逗小儿。比起高冷的嫦娥姐姐,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
▼
我们知道,古时候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没有那么多。许多问题,都用祭拜解决。想风调雨顺,祭拜天地日月。想吃得饱饭,就祭拜灶王爷。
但是,一只兔子也就只能卖个萌捣个药,既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名利财权,人们为什么要祭拜它呢?
这是因为,它曾经救过人类的命。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京城爆发过一场瘟疫,死了好多人。嫦娥姐姐看到非常难过,就对玉兔说,你别捣药了,下凡去救命吧。
下凡的兔子担心自己的身份暴露,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就换一个装扮。一会是小哥哥,一会是小姐姐。还把鹿、虎、象、麒麟拉来给自己当坐骑。但是也许换装备太频繁,忙中出错,一不小心自己的两只兔耳朵露了出来。
于是人类就明白,原来是广寒宫的那只小兔子救了自己。人们感激它,就供奉其为祛灾除病之神,和嫦娥姐姐一起上了供桌。因为长得萌,在扮神之余,又兼职哄孩子。
清代杨柳青年画《桂序昇平图》中秋祭拜兔爷
从明代开始,北京城的百姓就有了中秋祭月摆兔儿爷的习俗。但这个时候对于兔儿爷装扮的比较模糊。
直到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京剧产生,人们一看,武生的打扮真神气,配上兔儿爷的三瓣嘴,粉团面,又威风又可爱。于是兔儿爷的武生造型就被定了下来。
而过去说同性恋的“兔儿爷”,则是兔儿神演化的。这个传说来自《子不语》,福建一男子觊觎巡按御史美貌,各种偷窥,之后被御史抓到杀了。但因为他是倾慕之情不是害人之心,所以被封为兔儿神,专司人间男悦男之事。
而兔儿爷的京剧扮相,粉面红唇,又和娈童、优伶比较像,所以就被混淆在了一起。
但人间的兔儿爷,虽然长的唇红齿白,却是钢铁直男,有媳妇儿“兔奶奶”,还有一窝兔子兔孙。不得已,只得骑上各种坐骑,给人们各种保佑,好收贡品养活一大家。
比如骑大象的兔爷,象本身就是祥瑞的象征,所以寓意吉祥如意。
骑虎的兔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
而老虎中,黑虎又是公正与光明的化身,所以黑虎兔爷寓意保佑平安,还兼祛病强身。
麒麟兔爷,传说孔子出生的时候,麒麟跑去吐过书,所以麒麟兔爷寓意学业有成。
其他还有,牡丹花开富贵,所以坐牡丹兔爷寓意富贵尊荣;鹿是代表长寿的仙兽,坐鹿兔爷寓意健康长寿;葫芦,“福禄“。坐葫芦兔爷,象征着福禄双全。
▼
当然,因为兔儿爷有救命之恩所以给它造神只是个传说。人们祭拜兔子,这背后可不止嫦娥的面子。而是长久以来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象征意义。
我们知道,古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人们就看看月亮。月球中的环形山脉造成了月亮中的阴影,古人看着这两大块阴影,越来越觉得,咦,这是两个动物,蟾蜍和兔子。于是,人们就把对月亮的崇拜转移到了这两只小动物身上。
用兔子来代指月亮,作为祥瑞的象征,这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开始。
汉代刘向《五经通义》中说到:
“月中有兔与蟾蜍者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蟾蜍和玉兔,一个代表阳,一个代表阴,阴阳合璧,二元对立又和谐统一,自然会安泰吉祥。在2000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帛画上,新月旁就同时出现了兔子和蟾蜍。
马王堆1号墓、3号墓出土帛画局部
而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流传之后,
兔子也变成了广寒宫里陪伴嫦娥的,捣药的白色玉兔,变为了健康长寿的象征。
因为在中国古代,白色动物的动物本来就不多见。尤其白兔,更为难得。物以稀为贵,自然这种动物也就被视为吉祥之物,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明 陶成《蟾宫月免图》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流传的嫦娥奔月神话之中,嫦娥所吃的不死仙药,正是西王母身边的“玉山白兔”所捣。在四川等地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砖中,有的是玉兔在捣药,有的是玉兔手持仙草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