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支付宝新版本力推社交功能 用户不买账”。支付宝,确切的说,是阿里,一直没有放弃社交的尝试。首秀产品"淘江湖",投资“微博”“陌陌”社交产品,淘宝主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希望砍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自上而下花了大力气做了“来往”,“钉钉”虽火却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交产品。最后,社交的任务就落到了支付宝身上,但是用户并不买账。
另一则新闻,“腾讯增持京东股份至21.25%,超刘强东成最大股东”。腾讯的电商之路,经历了从构建C2C平台,到参与投资收购多家垂直电商公司,到2014年3月10日宣布投资京东,完全放弃自行建设、将电商业务交给盟友。
看似两则普通新闻,暗藏了阿里和腾讯在对手核心领域的激烈竞争。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的两个主要的收入模式,一是游戏(基础是社交),二是电商(基础是支付)。腾讯通过微信社交平台已经牢牢的抓住了用户和游戏,阿里通过淘宝天猫平台抓住了商家和电商。因此双方都不满足现状,都在卯足劲扩大自己的版图,切入对方的核心领域。
微信通过红包,让用户绑定了银行卡,培养了用户的支付习惯。淘宝主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希望砍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然而,微信访问不了淘宝,导致的却是微商大行其道,微店和口袋通开始逐步做的有声有色起来。腾讯凯觎电商和支付,并不止于此,更是投资了京东,希望借助京东直接打掉支付宝赖以生存的根基,淘宝和天猫。显然腾讯冲击支付和电商,是进攻型。
微信支付扶摇直上,直追支付宝市场份额。短短两年时间,按照第三方统计,支付宝竟至少丢失了30%的市场份额。用户生活中支付宝用的频繁度和微信支付使用的频繁度之间的差距可能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我们都感觉到在平时生活中更多使用微信支付。况且支付宝的大量用户和使用习惯和根基在于淘宝和天猫,腾讯如果能打掉淘宝天猫,那么就能颠覆支付宝,这大概是腾讯加大投入京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形式下,支付宝必须奋力防守,属于防守型。社交,必然是支付宝用来防守的武器。
不做社交是等死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两大收入模式是游戏和电商,腾讯在坐拥QQ和微信社交网络,并占领了游戏之后,一定要在电商领域有所作为。而支付又是电商的必要工具和手段,那微信支付是腾讯必须进攻的。腾讯有了支付,反过来能促进电商和其它交易相关的业务。
而且,腾讯从社交涉入到支付从使用场景和用户习惯来说是很自然的,合情合理的。社交,一定是人与人的交互。朋友之间发红包的时候,需要用到钱,微信支付自然承担了这个需求;朋友要借钱,要从朋友借钱,朋友之间帮忙买个商品或服务,转帐很自然的满足了;朋友圈或群里或公众号看到某个喜欢的商品,马上买马上支付,不要跳到第三方;在微信里看到社交活动,交流会议,技能培训,交钱参加就可以了;大家在微信上约聚餐,AA制,每人凑一分子,一健就能完成;生活费告急了,在微信里和父母说一声,父母就微信转钱了;等等。这些,都是多么自然的支付场景,难道,还有人希望在微信群里讨论吃饭,吃完后再去支付宝支付吗?所以说,用户在微信中养成了微信支付的习惯(可怕的是,正在发生),对支付宝将是一个致命打击。这时,支付宝不做社交,正面出击,不是在等死嘛。
做社交是找死
在这种不做社交是等死的压力之下,支付宝肯定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必须要发动攻击,全面出击。在没有发现新的攻击路径之前,模仿竞争对手是最好的方式,至于成功的希望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是,根据前面分析的微信支付方便自然合理,和下面分析的支付到社交路径的问题,那么支付宝一改再改界面,加上社交功能,来回的折腾用户,做也是找死。
有没有察觉,很多支付的场景,用户花钱的时候其实想尽量避免社交。用户花钱买了药,肯定不希望别人知道得了什么病;花钱请人吃饭了,也不会愿意分享吧,否则有些人知道没请他,还不会很生气吗;要是花了冤枉钱,被人知道了还不得笑话,被当作段子传来传去;官员们花钱吃喝玩乐,被人发现违反了中央的八项规定还不完菜了;等等。总之,花钱支付的事是很隐蔽的,天生就是反社交的。支付完了,更没有说出去和分享到朋友圈的欲望。再者,支付宝是一个帮用户管钱的地方,要是不小心自己的资产和花钱记录泄露到了支付宝社交的朋友圈或是聊天群,那还不得出大事了。这样一来,支付宝越是做社交做交流做朋友圈,用户就越担心恐惧,就越不愿使用支付宝了,这不是在找死嘛。
这么看来,支付宝做社交的局面确实很尴尬。但是,做,总是比不做好,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大家可能还感兴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