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应该多出去走走,
但到底应该怎样去阅读、感知和学习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项目?
在前期的文章里,我们一起聊了聊关于项目考察的一些前期准备、现场记录等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的问题(
暑假了,你准备好了吗?——设计师如何做项目考察
),
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考察回来后,如何整理、撰写调研报告。
由于篇幅实在太长,我们将分三期展开,包括:
每一期我们都将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几种典型的考察总结写法,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为方便大家学习,本文引用的所有调研报告范例都已收录在EEEWORK中(
资料来源于百度文库等网络公开渠道,EEEWORK不提供原文件下载,请大家在线查阅、学习
)。
☝
长按二维码,即可查看此专辑
☝
本期我们将
重点介绍
8种以某个城市或国家为考察主题的调研报告写法
,包括其内容框架、考察角度和侧重等:
1
、分专项介绍(基础版)
分专项介绍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一般在前面少量篇幅的总体介绍后,按照不同专题方向展开介绍。常规的专项包括:
(长按识别上图中二维码,可直接打开查看范例)
2
、
分专项介绍(提升版)
分专项介绍的好处是全面,不足是难免面面俱到、落入俗套。
所以,如何才能不沦为八股?
我们找了一个提升版的范例,相对于常规的专项介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升:
比如智慧城市、雨水工程、可再生能源、城市滨水区……
每个专题方向的最后,总结项目经验。
(长按识别上图中二维码,可直接打开查看
范例
)
3
、关注某个重点方向
就某一个方向展开介绍,比如针对规划管理和实施的调研。
通过对该国家规划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规划管理的基本架构、主要部门调研等,让我们对某个国家(城市)的规划管理机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长按识别上图中二维码,可直接打开查看)
4
、建筑、景观和市政的视角
规划、交通、生态等专题需要做大量的文献工作,并不只是现场考察和访谈的直观印象。
或者说,可能你不去考察,也能完成一个类似的调研报告。
所以,很多实地考察报告会从更细、更具体的层面来记录,更多是从建筑、景观或市政的具体角度,而非城市规划的大系统。
从内容角度上来看,也更具体,比如:
-
新与旧的处理:历史与新建的关系;
-
生活:活动和休闲场景;
-
窗、院、阳台、庭院:入户空间;
-
技术:雨水收集、装配式;
(长按识别上图中二维码,可直接打开查看
范例
)
5
、
典范项目考察
根据考察的线路来组织考察报告,围绕核心项目展开。
比如范例,是分为综合体、区域类、大型商业体、商业街区、酒店和其他等六大类,每个类型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典范项目。
每个案例由案例介绍和总结两大部分组成,内容完整,相对独立。
(长按识别上图中二维码,可直接打开查看)
6
、重点考察某个片区
也有时候,我们跑到一个城市,只是去重点考察一个项目或片区。
通过几天的时间,做一个深入、全面的个案研究。
以某个城市重点片区为例,考察报告可以包括(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
城市概况、
项目背景
-
开发思路和定位
-
项目概况、区位、规划
-
交通系统
-
街区划分和业态分布、功能比例
-
主要项目、标志性建筑(项目)
-
建设发展历程
-
运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