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在网上开超市,真的能月入十万? ·  6 天前  
LLM SPACE  ·  大模型日报(11月12日 资讯篇) ·  1 周前  
LLM SPACE  ·  大模型日报(11月12日 资讯篇)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共享单车一把火,烧出自行车产业“冰火两重天”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17 18:36

正文

|本文精选自新商业进化论(ID:techxin),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作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实践者,摩拜与ofo无疑爆发出了极具惊人的商业能量。


无论是资本市场砸下数亿真金白银,还是后来者们趋之若鹜,共享单车们集体迸发,让上游自行车厂商意外地新来了又一春。


只是,共享单车这一把火,在让上游生产厂商赚得钵满盆满的同时,下游经销商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固然乐观者仍然相信共享单车的游戏终将结束,只是似乎还看不到时间的尽头。


自行车产业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到底将维持多久?


                           文/大童 编辑/代锡海

                            2300余字|6分钟阅读


| 生产商换发第二春

 

2017年1月25日,距离春节还有2天。对于南方大多数的工厂而言,随着工人陆续放假,工厂开始变得冷清,产能闲置的状态在节后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然而,作为摩拜、ofo以及富士康的供应商,深圳益钵通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开山为了赶工期,只给团队放了3天的年假。

 

“每一个客户都是几十万的订单,生产线全开也要加班加点。” 突如其来的巨额订单,令杜开山始料未及。



(杜开山微信朋友圈截图)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自行车生产厂商2016年的状态,接到“手软”,恐怕一点都不为过。

 

无独有偶,摩拜合作商深圳雷克斯自行车有限公司2016年接到150万辆的超级大订单,原本清闲的工厂突然忙碌起来,不但要增开生产线,而且全部进入疯狂加班模式。

 

共享单车一把火,焰火熊熊,照亮了自行车制造厂。

 

如此局面又将持续多久?在新商业进化论走访产业链上游过程中发现,部分厂商短期内仍持乐观态度。

 

一位产业观察人士指出,除了摩拜、ofo已布局全国,其他后来者如小鸣、小蓝、一步、优拜等也在各区域城市高调进场,“夏季来临,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将迎来高峰期”



另一方面,腾讯、滴滴、小米、阿里等资本巨头们期待的收割期,恐怕还不会来得太快。

 

所以,只要共享单车的玩家们没有进入洗牌期,各大厂商将持续享受市场增长红利。

 

有投资机构指出,共享单车的市场空间大概在120亿元至200亿元,而共享单车市场容量会到100亿元,整个用户数会到5000万人次,甚至1亿人次。

 

这么一块儿大蛋糕,第一个要供养的,当然是自行车生产商。


| 经销商迎来“噩梦”

 

共享单车行业风口不小,火势凶猛,但似乎也有不透风的领域。至少这阵风不仅没有将温暖的火势吹向自行车经销商,还盗取了它的燃料。

 

新商业进化论走访了北京望京地区几处自行车经销商店面,这里布有美利达、迪卡侬、UCC等品牌。与生产商忙碌造车的节奏相比,这些经销商们显得额外清闲,店员不时低头玩手机。



大童以顾客的身份咨询了自行车品类、价格。这些店是以山地车和折叠车为主,普通家用车很少,而且山地车的价格普遍较高。

 

聊到共享单车的影响,店里员工看着记者骑行的小黄车,尴尬的回了句“有点小影响”。

 

除了自行车铺,大型商场的自行车专柜也受到了影响。望京附近的沃尔玛、家乐福,专柜的人流量较少,半小时才等到2~3个人。



知情人透露,自行车专柜除了中高端自行车销量还算可以外,普通的家居自行车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且销量下滑严重。值班经理没有告诉我们准确数据,但是她认为,这肯定受到共享单车的冲击,只是不确定会维持多久。

 

但是,自行车铺员工却乐观地认为,共享单车维持不了多久,“以前也有过公共自行车,最后也消失了。过段时间旺季情况销量应该会好很多,毕竟踏青、游玩的人多了。”

 

即便如此,多数经销商的忧虑和担心,无疑为自行车经销行业蒙上一层“阴霾”。

 

| 相爱相杀还是静观其变?

 

经销商长久以来为自行车生产商消化了大量库存,在单一渠道下,经销商可谓是生产商的财神爷,两者互利共赢,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而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对实体经销商冲击严重,市场蛋糕重新分配。如今半道杀出的“共享单车”,却也带来转型之痛,而经销商的利益边界则更加萎缩。

 

那么,生产商有无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可能?经销商如何应对?

 

不久前,中国自行车协会曾在上海召开一场行业重点企业的座谈会,就围绕“共享单车对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部分代表对于被整合忧心忡忡:“在这场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中,我们‘被+’的感受很强烈,在与互联网企业的博弈中丧失主导权。因为它们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本支撑,而我们则只是其供应环节的一段。”

 

但是1步单车联合创始人林袁则公开表示,共享单车如果继续增长,将会倒逼自行车生产商升级换代,从生产能耗、成本和工业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调整越快,就越能获得持续订单。

 

这也说明,对自行车生产商而言,与其被动接受整合,不如主动出击,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只是,自行车经销商呢?新商业进化论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多数经销商刻意降低了中低端自行车比重,转而推出更多针对骑行爱好者的专业设备。


或许,适当调整经营策略,重新定位市场,是经销商们当前回避共享单车冲击的权宜之计。


本文来源新商业进化论(ID:techxin),一家专注于挖掘传统商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案例的新媒体

传统商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案例的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