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诗词天地
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诗词天地,中国最大的古典诗词、诗歌分享平台,覆盖2000000用户!读诗、写诗、交友尽在诗词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刚刚,三亚辟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诗词天地

寒有期,春有令,跟着节气过生活!

诗词天地  · 公众号  ·  · 2025-02-03 05:55

正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瞬间将我们带回童年记忆里。


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其中蕴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告诉农民哪个季节该播种、哪个季节该收割,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粮食,就没有我们华夏子孙的生息繁衍。


然而,时代日新月异,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节气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悄然走向被遗忘的边缘。


了解和珍视我们的节气文化,变得愈发迫在眉睫。


这本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便是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捡了回来。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书中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线,梳理中国数千年古老历法, 系统呈现每个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民俗仪式、诗词典籍、美食。


立春 时节,按照民俗,准备红纸贴春联,买腊肉、腊肠、年糕,认真准备年夜饭,好好过一 个年;


立夏 时分,摘下丝瓜,用削下的丝瓜皮煮热水,放凉了喝,可以去体热,是老一辈 在夏日里用食物过盛暑的妙方;


冬日 小雪,令人怀念的是童年外婆常煮的滋味丰厚的热茶,用桂圆加糖熬煮,喝时加一点 米酒,热气逼出酒香不会醉人只会醉心……


随书附赠24张精美 “节气卡” 、一张典雅古朴的 节气插画 ,三五行关于时令节俗的介绍,并 配有当日适宜的活动建议。既是便于随身携带的 小书签 ,也是伴随你度过岁月流转的贴心之礼。


顺天地时令,过平凡日子。


这是一本生活美学指南,将古老的文明、传统、习俗化用 于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细节中,在人间烟火中感受中式美学的浪漫。


一本生活出来的美学指南
在日常中感受时光流转之美


这本书的作者 韩良露 ,既是荣获过台北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一位丰厚多元的生活家:年 少时闯荡文学江湖,从诗歌散文到影视剧本,接连斩获大奖;后来一边游学一边写书,享受了将近十年的逍遥时光。


多年以来, 韩良露一直默默研究二十四节气之学, 在她眼中,“这套学问真应该去申请非物 质的世界文化遗产”。


她去世几年以后,二十四节气果然被列入非遗,可见一代才女相当超前的眼光与智识。


这本《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聚集了 韩良露研究华夏节气历法数十年的知识热情,更融合 了她丰厚的人生经历。


与其说书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生活出来的。


她写 春分 时节,是童年的香椿叶:


“从前家家户户平房,不少人家后院就种了香椿树,童年 的我爱爬树摘邻家刚发的木芽,拿回家拌豆腐吃,吃得一嘴香气。如今我认识的朋友中只剩一人家中后院还有宝贝得很的香椿树,每年春天我都得央求他施舍一些。”


她写 霜降 时节,是父亲亲手喂的蟹黄:


“还是孩子的我并不太懂用拆蟹工具吃蟹,但清清楚楚记得那一晚父亲用小匙喂我的浓香蟹黄,那滋味停留在嘴中整个晚上,连晚上刷过牙后睡觉时都还觉得鼻心有幽微的奇香。”


她写 小寒 时节,是父亲年年腌制的腊八蒜:


“除了腊八粥外,如今已逝的父亲,在八十多岁时还固定每年在腊月制腊八醋蒜,不管是在过年时配饺子吃或单独吃,都好吃,是我每年都会期待从父亲手中收到的家庭食品,如今只能在心里怀念父亲的腊八蒜了。”


这是 烙印于中华儿女心中的独特仪式感 ,它如同一缕轻烟,萦绕在记忆的深处,在悠悠岁月 的流转中,让我们寻回那份魂牵梦绕的乡愁。


跟着节气过生活

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刷新认知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文化、关于美的书,更是一本超实用的 生活指南 ,每个人在家都能轻松实 践!


书中不仅 教你每个节气应该怎么吃 ,还包括 各季节 的实用小贴士,使生活之道 更为贴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健康需求。


有个词叫“伤春悲秋”,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情绪在春天和秋天格外容易波动?


这本书便告诉了 我们答案:


春分 时,人体的腺体活跃,血液循环也旺盛。


饮食 上,要多注意疏肝解郁,解热止痒,止痛之食疗,绿豆、豌豆、百合、豆芽、芫 荽、荠菜都是很好的食物。


立秋 后,我们的肺功能开始旺盛,容易躁动,加上肺在志为悲,如果情绪悲哀,更容易伤肺 气。


饮食 上,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品(刚好和春日相反),因肺主秋,肺收 敛,辛泻之,用酸精之,在秋日宜多食酸味果蔬,以滋阴润肺,如菠萝、山楂、苹果、葡萄、杨梅、柠檬等。


顺应天地时令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之道,这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


收录古代典籍精华

诗意呈现节气知识


在写作《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一书时,作者韩良露旁征博引,将中国古代 200余首节气诗词 收录 其中。


杜甫在《 立春 》中写: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 青丝。”


原来在唐朝鼎盛之时,人们在立春时吃春盘以尽节日之兴,和后来清明节气吃春饼之风有所不同。


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这样写 小满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麦穗饱满,桑叶肥美,小满这个节气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满而不盈,盈而不溢”的哲学意涵,小满胜万全。


陆游在 霜降 时留下一首《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虽天气转凉,但风吹麦浪鱼满塘,诗人醉倒在道旁安享一份从容与惬意。


此外,书中吸纳《红楼梦》《牡丹亭》《诗经》《淮南子》《本草纲目》等诸多典籍中的精 髓,将二十四节气知识 以诗意的方式显现 ,使各个节气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之道有据可考。



《红楼梦》中的交芒种节展现了和 芒种 相关的习俗——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在这一天要摆设 各色礼物,祭饯花神;


《本草纲目》记载了夏天容易上火、手脚发热的人可以多吃苦瓜;


《论语》中有孔子所云“不撤姜食,不多食”,姜是“医食同源”中的常见药材, 立冬 后适量食用姜可祛湿排寒。


这些 节气诗及古典文献具有博物记事的功能 ,不仅记载了自然界的万千景象,也还原了古代 社会生活中的节日祭典和民间习俗等活动,很多文化习俗是至今仍然能活学活用的文化瑰宝。


张张温暖页页治愈

附赠24张“节气卡”


这本《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将四季流转娓娓道来, 一本书一年的跨度 ,二十四节气的往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