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公司来说,融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甚至能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但选投资人,也是在选长跑的合作伙伴。所以,除了财务投资,我更看重他们能对我们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是否认可我们的团队和方向,
最好的投资人就是,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需要,就找他们帮忙,不需要的时候,他也不会过多干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B轮的时候,正好DST Global CEO尤里·米尔纳来中国。他来考察我们这个项目,夏天,又是周末,办公楼没开空调,都热得汗流浃背的。我特地准备了一个房间,装了一个冷气扇。但他就呆在我们工作区,看我们同事的作业流程,审批流程,询问一个个的细节。他看不懂中文,就不断的问这是干什么的,那是干什么的。问完了,就跟我到咖啡厅里聊。聊了大概十分钟,他就决定投了。
我说,要不要签一个DS(投资意向书)?他说,不用,你把上一轮的文件马上发给我们,我们在这上面改。改完之后就直接交割,不做尽调。他告诉我,尽调刚才已经做完了。
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高兴。他说,“我投了那么多公司,从来没有失败过,我可以给所有我投的创业项目带来好运气,相信一定会把facebook的运气带给你们。”他投资的风格真的不一样,所有的董事会席位不要,所有的管理层职位不要,你要只要告诉我多少钱,给你就好。
其实,多投1000万美元,少投1000万美元,估值高一点,低一点没关系,因为这是过程,不是结果。最重要的是,能陪伴我们成长。
去年的时候,很多投资人都会盯着自己投的公司,问,你这个公司还能活多久,能不能融到下一轮,融到下一轮的公司能不能盈利。但我们的投资人从来不担心这些问题,因为我们从来不让他们失望,每年给他们的数据,交给他们的答案都是超过他们预期的。
其实,互联网金融这个风口,最鼎盛的时期(2015年上半年)其实已经过去了。当时,所有的投资人都在疯狂布局。
我们也很担心,怕市场狂热到无法区分有价值和没价值的公司了。没有价值也能拿到很多投资,就会扰乱市场,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别人融多少钱,或者是风口来不来,我并不在意。别人给我估值太高,也不一定是好事。很多高估值的公司,因为股东对他们有很大的期待,反而被资本绑架了。
我们更关心的是用户,他们是否对我们满意,我们做的事情对他们是不是有价值。我始终认为,商业的价值是取决于你对用户的价值。泡沫一破,死的最难看的,就是那些估值大于价值的公司。自己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心里要有数。
坦白说,我并不排斥资本寒冬。只有寒冬下,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才能更加稳健的成长,没有价值的公司会被淘汰。
过去几年我们增长的很快,我们确实赶上了一个创业的好时期,监管相对宽松,行业的发展也很快,市场又是一片空白的,一网下去,就可以捞到很多鱼。
但我心里却有一个担忧,觉得走的太顺不好。我知道,没有经历周期的验证,公司的免疫能力建立不起来。过去这一年,我们反而可以真正沉下心把流程梳理的更好,把体系搭的更加完善,把招进来的人培养的更好。去年也是我们成长最稳健的一年。
大家都知道,未来,互联网金融里一定有很大的机会,但你能不能吃到的肉就是另外一说。